制造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py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企业来说,实现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制造型企业是我国工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手段,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企业通过信息化评价可以了解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可以判断投资巨大的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了多少效益,可以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并对今后的信息化建设给予指导。 然而,制造型企业信息化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面性的问题。由于我国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与信息化技术研究相比,信息化评价研究相对滞后。目前,还没有一套实用的、完整的制造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制造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特别是如何合理地选择针对制造型企业的评价指标、如何分配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最终客观、如实、全面地评价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这些都成为信息化研究的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对企业信息化、信息化评价等相关理论的介绍,对制造型企业信息化进行了研究,比较选择各种评价方法,制定了一套制造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发现层次分析法能比较科学、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对制造型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各种指标因素进行比较全面、正确而又定量的评价,因此本文将模糊AHP评价模型作为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模型,并对同层次求单权重的方法,以及隶属函数的确定进行了分析、选取,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正确,为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世界范围经济增长与自然容量之间尖锐冲突的战略性措施,在我国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径。 本文在详细研究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演变过程和
毕淑敏的多重身份和职业意识融合一体而凝成自己特有的创作思维,即讲求书写真实,关注生命心灵,追求自我超越,灌注关怀伦理,这个思想基点深刻影响到其叙事追求、艺术构思和价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
在日益动态复杂的环境中,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维持,相关研究也表明单纯依靠创业网络提供的资源已无法满足新企业的成长及竞争优势的维持。随着创业研究的逐渐深入,动态能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