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Ras-associated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但由于单个研究样本量少、样本来源以及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多样性,目前尚缺乏明确统一的结论。本研究系统探讨了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以及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变量如格里森评分(Gleason Score,GS)水平、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和肿瘤分级之间的相关性,为Pca的早期诊断及疾病进展过程监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BM、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与Pca发生风险及其临床病理变量相关联的病例-对照文献研究。对比Pca病患与非Pca病患的组织、血液、尿液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等之间的区别,同时比较不同Gleason评分水平、术前PSA水平和肿瘤分级水平的前列腺癌病患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之间的差异。采取机会比(odds ratio,OR)用作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95%区间表示。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最终从181篇相关研究中检测出25个符合目前Meta分析要求的研究。共筛选出1506例前列腺癌病人和9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病人或健康男性,文献发表年份为2002—2017年。其中23项研究探讨的是RASSF1A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频率与Pca风险之间的关联度,其中有14、9、12项研究汇集起来评估RASSF1A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频率与Pca患者Gleason评分、PSA水平和肿瘤分期之间的关系。通过异质性检测最终结果揭示各研究之间是非同质性的,也就是存在差异,因而采取随机效应模式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合并,并根据样本来源、甲基化检测方法、对照组来源不同行亚组分层分析。Meta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总得来说,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频率与Pca发生风险(OR=12.08,95%CI 7.19–20.30,P<0.001)和Gleason评分水平(OR=2.34,95%CI:1.49-3.66,P=0.005)具有显著的关联。此外,通过以标本来源不同为依据的亚组分层分析显示,在标本来源为Pca患者的前列腺组织而不是尿液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发生频率与Gleason评分(OR=2.69,95%CI:1.65–4.37,P=0.007),PSA水平(OR=3.12,95%CI:1.78–5.45,P=0.17),肿瘤分期(OR=1.87,95%CI:1.14–3.05,P=0.02)具有正相关性。结论:通过本meta分析对纳入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证明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与Pca风险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此外,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在以Pca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为标本来源的检测中与Pca患者的Gleason评分,血清PSA和肿瘤分期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可用于Pca的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