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土地是一种稀缺经济资源,其使用对发展进程至关重要。正经历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国家诸如中国和印度面临着如何公平而又有效地为将来分配土地这一棘手的挑战。随着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城市以及需求的不断增长,当地政府已经着手从中谋利。由于预算紧缺,激励措施滋生出土地交易的依赖性。经济学家早已意识到制度是经济发展进程的基础。政府、市场、政治集团、民间宗教组织、军队皆属于制度。古典经济学一般关心市场的成长,而制度经济学则注重形成市场的要素。将制度定义为人类设计出来的一种行为约束,本篇则论述将这种制度性方法应用于对城镇土地使用的研究。通过制度框架,即对中国与印度的比较,我们将理解截然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如何产生截然不同的物质经济产出。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国家过度土地再分配的分析来给出一幅制度性框架。这种再分配的基础共有以下四项主要变量:(1)当地政府对再分配征收的财政环境(2)独立司法机关破除政府土地征用计划的可能性(3)真正个人财产权的存在性和可靠性(4)反对土地征用计划的团体凝聚力和持续力。由于这些变量是衡量政府扩张城镇区域能力的工具,我们通过说明中国和印度不同人口密度下的差异来检测其他一系列变量的影响。通过回归线分析,我们发现在人口密度、气候、地理、人均GDP以及工业结构(中国的情况)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于是我们便分别以印度与中国最大城市孟买与上海为例,阐明对土地征用的限制大大激励经济活动的空间强度,进而加速第三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