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超深基坑设计与施工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7月1日发生的上海市轨道交通四号线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区间隧道事故是世界轨道交通建设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2004年2月26日,确定采用原位修复的总体技术方案。 东西两侧采用超深基坑围护明挖的方法——作为该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大开挖深度达41.5m,且坑底完全处于承压含水层内,而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故必须进行详细、周密的降水方案设计。基坑围护结构全部采用厚度1200mm的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深度达到65m,创造了中国软土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深度记录。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难点和潜在风险。所以,如何保证超深基坑及环境的安全,成为上海市轨道交通四号线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区间隧道修复工程的关键。通过对设计方案和实测数据的对比,提出系列参考方案。并经过有限元分析,提出笔者个人认为安全与经济并重的替代方案。 通过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总结和积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加之建址处刚刚经历过事故等不利条件下设计和施工超深基坑的经验。本论文的目的就是立足于修复工程的关键环节——超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指出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作为以后超深基坑设计和施工的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目前钢管混凝土拱桥研究中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对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管的泊松比、混凝土的横向变形系数进行了系统总结,得出钢管混凝
由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可以识别出温室气体的主
1824年英国人发明水泥至今,混凝土结构以其特有的特点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混凝土自重大、抗裂性差的缺点不容忽视。而分析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主要针对轻骨料
随着现代大型复杂结构的发展,结构的健康诊断越来越重要。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成为重要的结构损伤诊断手段。本文通过实例研究了这两种手段结合多步法在梁式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
针对上海市郊新城市化地区污水量小、分布散,污泥处理处置困难,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等问题,本课题研究土地毛管渗滤系统对城镇污水的处理。从实验室试验和生产性模拟试验两方面研究
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建立了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试验梁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的
近年来,随着生产、消费及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矿物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矿产资源有限,使得提高矿石的回收率,降低矿石的损失贫化率变得十分有意义。以前的矿床三维
屈服和屈曲是钢结构中最常见的两种破坏形态,对于构件而言,最容易发生整体屈曲和材料屈服,而对于板件,与之对应的是局部屈曲与材料屈服。国外规范采用“截面分类法”用于设计,不同
悬索结构高柔、强非线性、易成机构,传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很难准确模拟其破坏全过程。本文基于有限质点法,用MATLAB自编程序对悬索结构索网体系从找形,到找零应力状态,到载荷,到超
本文在广义结点有限元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半弥散单元法。通过引入结点周围的合理邻近点以构造场函数在所考察结点处的一阶近似导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