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特别是人民币即将加入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其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之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从2005年到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已经超过32%。伴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增长率却在不断的下降,从2005年的13.8%下降到2014年的2.2%,10年间下降了10%以上,可见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一直以来,欧洲、美国、日本都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中国对香港再出口没有参与比较)。1998-2014年中国对这三个市场的出口总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2%以上,最高峰达到56.35%。继2013年持续的经济紧缩政策,2014年欧洲央行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但短期内收效有限,这也意味着欧洲经济的恢复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欧洲作为中国出口最大的市场,经济的长期性低迷,对于中国出口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伴随着欧洲经济不景气,美元贬值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等接踵而来,作为对外贸易大国,有必要对我国的出口市场结构深入研究,通过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减少贸易摩擦,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现阶段对于出口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对影响因素,出口商品结构,出口的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情况下所导致的现阶段出口市场结构的变动情况,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讲述选题的意义和背景,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从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汇率变动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和出口贸易市场结构研究三方面对以往的文献加以概述。第二章,有关出口市场结构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讲述文章中有效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含义,表明本文探讨的汇率都是有效汇率;其次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过程;接着对购买力评价理论、汇率的弹性分析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进行说明。第三章,出口市场结构的一般性分析。先分析1998-2014年各主要贸易伙伴国与中国的有效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其中分别就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进行分析,得出各国汇率的相对变化趋势;然后,就1998-2014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近年来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最后,阐述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如何影响到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的,其传导机制是什么,为后期的分析奠定基础。第四章,出口市场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了解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下我国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的比例和速度,它们之间的联系程度,首先进行模型的设计,选择面板数据模型;其次选取1998-2014年15个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俄罗斯、英国、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利率、双边实际有效利率等变量;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增加对不同的贸易伙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五章,研究结论和对策。综上分析,得出我国现有的市场结构存在着贸易结构相对单一、汇率制度作用不明显、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中国在重视发达国家市场的前提下,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特别是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优化单一的市场结构;完善现有的汇率形成机制并加快金融创新,增强企业应对汇兑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