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环境监测车载系统集成设计与试验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f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近年在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迅猛,对解决沿海地区能源缺乏的状况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核电站的增加伴随核事故风险的增大,减少核事故风险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有效的应急响应计划。环境辐射和气象监测系统作为应急响应计划的一部分,通过固定监测和移动监测为应急决策者提供即时的环境信息。核电站环境监测车作为环境辐射和气象监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事故应急状态下,能机动迅速地前往核电站下风向方向测出所经过地区环境γ辐射水平、气象信息等,实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并具有采集气溶胶、碘样品的功能。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移动监测平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岭澳二期核电站CPR1000工程,设计和实现了岭澳二期核电站环境监测车系统,主要内容是:1)环境监测车载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环境监测车改装设计与实现;3)环境监测车载电源方案设计与实现。环境监测车整车采用移动实验室概念设计,并装备连续可靠的车载电源,保证车载设备正常连续运行。车载计算机系统是以嵌入式7188E工业模块和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构成,主体由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和GIS图形工作站,在日常巡测和应急演习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快速准确地获取现场的环境γ剂量率、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气象参数和电子指南针信息;通过GPRS和电台组成的无线通讯系统将采集的信息发送到KRS中心站和接收KRS中心站命令以及中转其他固定监测子站的数据信息;在GIS图形工作站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实时显示测量的数据信息;各系统之间采用以太网和RS-485总线冗余方案进行通信。   整个项目的目标是完成岭澳二期环境监测车系统集成,保证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方便,车内空间分布合理,实现在野外恶劣环境下自动化,网络化监测,研发国内核应急巡航能力完备的环境应急监测车系统。
其他文献
期刊
We present an optical/inertial data fusion system for motion tracking of the robot manipulator, which is proved to be more robust and accurate than a normal opt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08年12月4日-6日的山东半岛冷流暴雪过程的实况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尺度WRF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
本文对比分析了土壤湿度站点观测资料与ECWMF和NCEP R-1两套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认为ERA40资料能较好的描述我国土壤湿度的时空特征,可以克服观测资料在时空尺度上的一些缺陷,并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挂牌交易。创业板,顾名思义就是给创业型企业上市融资的股票市场,主要 O
本文利用6小时一次的NCEP1°×1°的分析资料,基于GRAPES(Global/Regional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和CHAF(The Cycle of HourlyAssimilation and
本文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测站降水量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Morlet小波分析及相关分析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华南春季降水量的时空演变及春旱
青藏高原处于中纬度关键的地理位置同时由于其巨大的高度效应,如果它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区,因其具有高效的远程传输能力,从而有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并弥补全球模拟的沙尘
本文利用1949-2007年热带气旋年鉴等资料,统计了登陆我国并在我国或附近变性的热带气旋的若干特征,着重分析了不同区域及路径的变性气旋。分析得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很多,但在
臭氧层的变薄导致地球表面的UV-B增强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本试验以皖麦33(Triticum aestivum L)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试验设三个处理,分别是自然光照(CK)、增加强度为0.5W/m2(T1组)和增加强度为0.8W/m2(T2组)。每天处理10小时(7:00~17:00),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组),研究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