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研究——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rq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网络时代,数量庞大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人们无从知晓信息是否真实。人民日报2012年4月16日的一则报道细数了“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这些案例最终都被证明为全部虚假或者部分虚假,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信息网络时代为虚假信息的编造和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虚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必须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虚假信息予以规制。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拟解决诽谤罪中自诉人取证难的问题;取消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死刑,这些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立法者规制虚假信息的态度。  本文以《刑法修正案(九)》的修订为背景,研究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问题。全文分为五大版块,界定虚假信息以及虚假信息犯罪的内涵,归纳总结我国刑法规制虚假信息犯罪的现状,对虚假信息犯罪的司法认定进行探讨,思考我国刑法规制虚假信息犯罪的缺陷和不足,介绍域外刑法对虚假信息的规制,以期提出卓有见地的完善路径建议。  第一部分虚假信息犯罪概述。从虚假信息的界定入手,分析虚假信息的特点、分类和产生原因,从而对虚假信息犯罪行为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虚假信息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以《刑法修正案(九)》对虚假信息犯罪的规制为背景,分析我国刑法规制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对虚假信息犯罪的行为类型进行分类,归纳虚假信息犯罪的构成要件特征。  第三部分虚假信息犯罪的司法认定。该部分分析虚假信息犯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并对虚假信息犯罪的主体责任进行解读。  第四部分国外对虚假信息的刑事规制。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规制虚假信息的做法进行介绍和思考,以期对我国借鉴国外经验进而规制虚假信息犯罪有所助益。  第五部分刑法规制虚假信息犯罪的缺陷分析和完善路径探讨。我国对虚假信息犯罪的规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我国应立足实际,在比较法的视野下借鉴国外规制虚假信息犯罪的经验,对我国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予以审慎思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谵妄及谵妄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 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
文学与媒体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双生子。文学自发生之日起,便依附于一定的媒体而存在。媒体是文学的载体,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往往催生出新的文学样式。文学依赖着媒体而存在,没有媒体就不可能有文学的传播,文学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每一次新的媒体的产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了一场文学革命。文学同时也对媒体的孕育、产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文学发展、繁荣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媒体已
在现行行政复议实效不佳、且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弊端凸显的背景推动下,2016年1月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造性地开展与私人合作处理本机关的复议事务,利用私人参与并辅助完成复议工作。本文通过对该创新举措进行研究、分析并归纳出一种行政复议新方式——行政复议私人辅助模式。该模式旨在消除现行复议制度公正性差、社会信任度低的问题,且能够降低复议法律风险,提高本行政机关的复议效能。模式建立在未突破现行复议体制基本
《炎黄风情·走西口》是鲍元恺于1991年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后被其学生朱培宾改编为钢琴曲.本文主要从雅俗共赏的角度分析钢琴曲《走西口》的情感表达和创作理念.首先,从民族音
[目的]鉴定、评价、筛选出适宜北方种植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方法]从全国各地引进29份马铃薯材料,进行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产量性状及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宣
京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创新的歌曲体裁,以民歌风格为主体并加入京剧元素的独特音乐形式;它既有京剧艺术独特的韵味与魅力,也有现代青年人喜欢的流行元素,更重要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以及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早期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
想象是一种很奇妙的力量,可以使心中的形象随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千变万化,斑斓不绝,而“随想曲”便是音乐中自由表达想象的一种音乐体裁.随着作曲家的一念一想,展现在听众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