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屈学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ppa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中国楚辞学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晁补之、洪兴祖、朱熹等楚辞研究的大家。他们对《楚辞》中收录的屈原的作品进行考证辨别,从文字的校订、音韵的注释和名物的训诂、比兴手法的运用等各个角度来全面研究《楚辞》。其中,朱熹的《楚辞集注》可谓是继王逸的《楚辞章句》之后的第二座丰碑,在宋代楚辞学上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南北宋之交,外族入侵,山河沦落,许多爱国志士呼唤屈原的英灵,学习他与投降派坚持斗争的精神。他们不但大力张扬屈原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与抑屈派进行斗争;而且在文学上用楚辞体的形式以及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作词赋,辛弃疾、陆游、李纲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书法、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也纷纷出现。总之,在宋代形成了对于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学习的一个高潮。 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首先考察宋人对于屈原作品的真伪之辩,并列表对照屈原赋二十五篇与《楚辞》中的其他作品在晁补之、洪兴祖、朱熹三家辑本中的排列次序。其次主要围绕洪、朱二家注本阐述其各自在疏证方面的新见与不足。第二部分以洪兴祖、朱熹为中心,结合历史背景、个人遭际等分析在宋代产生的尊屈与抑屈的争论。第三部分研究《楚辞》对宋词、宋赋等诸种文学体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明末作家王次回及其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方法,对王次回的家世、生平、著作、交游等进行考辨;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对王次回诗歌进行美感的描述和艺术魅力的揭
人类学与文学同为人学,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学本身就应该孕育着自发的人类学意识;而文学对人类学的有意识的应用则阔大了自身的境界,文学的价值就会上升到生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