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因素,以及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探矿权管理一直是管理实践中的难点同时也是理论与制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探矿权的投放则是其中的核心。研究探矿权的投放,对于厘清理论困惑、指导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考察全球及我国经济增长、矿产品价格与勘查投入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探矿权投放与经济增长、国际矿产品价格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严格规范探矿权管理的相关政策负相关的假设,并开展实证分析进行验证。研究选取了2004-2013年十年期间我国各省探矿权投放的面板数据,并选择了铜、铅、铅、锌、锡、镍等6种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界定的基本金属矿种为固体矿产代表,以探矿权投放数量和勘查面积作为因变量,以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等6项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分别以国内生产总值、LME有色金属现货成交价格、政策因素为关键变量开展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探矿权的投放,与经济增长及国际矿产品价格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规范探矿权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从全国层面对我国2003-2013年间探矿权投放对国内经济增长及国际矿产品价格波动的响应过程及响应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新立探矿权数量、面积均对国内经济增长及国际矿产品价格波动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印证了省级数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响应效果的分析显示,我国探矿权投放相对于矿产品价格波动的响应程度明显过度,引发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而融资渠道不畅、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及矿产勘查监管措施乏力是其响应过度的主要原因,并就此提出了调控的必要性。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以“所有者权益分成比例”作为探矿权公开竞争出让的标的,以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共担风险、减轻探矿权人资金压力、降低探矿权人勘查风险和采矿权人价格剧烈波动风险和保持市场主体相对稳定;二是改革现行的探矿权使用费制度,提高基准费率、加大阶梯比,并设定浮动区间以便于管理部门可根据市场波动情况开展有效调控;三是加快建立矿产勘查资本市场,以实现非矿资本理性有序进入矿产勘查开采市场,减少非矿资本投资矿业的盲目性和盲从性,从而实现有效收窄探矿权投放量振荡的波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