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形成了较大的区域发展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繁荣迅速;而另外一些省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形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存在的差异性,另一个是我国的政策导向及开放政策的区域性差异。尽管关于政策导向以及开放性政策区域性差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内学者仍有着激烈的讨论和研究,但是很多学者却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少不了金融产业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金融产业集聚是金融产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研究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金融产业集聚的背景、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并根据2000年到2014年除西藏外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数据,对我国金融集聚和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各省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也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随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通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并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各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同样有着不同影响。从各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程度以及经济增速来看,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也相对较快,而金融集聚程度较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也较低,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缓慢。然而,通过实证分析也可以发现,固定资本的投入、科技创水平同样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发挥金融产业集聚的作用,不能将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金融产业集聚发展上而忽略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要促进我国经济均衡稳定发展,需要合理利用金融产业集聚带来的集聚效应以及金融产业集聚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首先,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需要政策扶持,并需要加快金融宏观制度改革、加强政策支持以及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其次,加快金融产业集聚发展需要优化金融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也需要完善金融产业生态建设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扩大金融产业规模实现金融产业集聚效益的提升:最后,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匹配相应的金融产业集聚模式,可以有效利用金融产业集聚所产生的一系列集聚效应,更好地为地区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要积极提升金融产业集聚层次,打造多层次金融产业集聚中心,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金融功能互补和完善,并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