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较为多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常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乏力、肾损害等;随着社会的老年化,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医者关注的课题。迄今为止,多发性骨髓瘤仍属不可治愈的疾病,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我们查阅并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及临床资料,论证肾虚血瘀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病机,提出益肾活血为基本治法,为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缓解率,改善贫血、骨痛等症状,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法。方法:分为文献复习、临床和试验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文献复习了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现状及中医中药抗血管新生研究情况。临床方面回顾性的分析广东省中医院1998年1月~2006年10月97例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提炼四诊资料,分析证候分布特点;试验研究方面以益肾活血为法,用全国血液病名老中医梁冰教授经验方加减而成的益肾活血饮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CZ—1,观察细胞的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中医证候的分布上,多发性骨髓瘤均为虚实夹杂证候,无单独证候出现,正虚类包括肝、脾、肾亏虚等,以肾虚为主,其构成比为92.3%:邪实类包括瘀血、热毒、痰浊、湿阻、气滞等,以血瘀为主,其构成比为90.7%。兼证中肾虚兼夹血瘀所占的例数最多,其构成比为52.6%。其他证型有脾虚痰湿内阻型(1/97)、肾虚毒蕴血瘀型(2/97)、肝肾亏虚兼瘀血内阻型(12/97)、肝脾两虚夹湿型(12/97)、脾肾亏虚夹湿型(2/97)、脾肾亏虚兼痰湿内蕴型(2/97)、脾肾亏虚兼湿瘀内蕴型(2/97)、脾肾亏虚兼毒蕴血瘀型(1/97)、脾肾亏虚兼气滞血瘀型(6/97)、肝肾亏虚兼毒瘀内蕴型(8/97)。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益肾活血饮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CZ—1细胞24~48小时之内,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同浓度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在48~72小时之内,益肾活血饮对CZ—1的抑制作用逐渐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组之间比较,20%浓度组与30%浓度组抑制作用最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10%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益肾活血饮对CZ—1细胞自分泌VEGF的影响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密切相关。经10~30%浓度含药血清作用24小时后,可以见到细胞培养上清VEGF分泌量随着益肾活血饮浓度增加逐渐增高;在48小时可见到VEGF分泌逐渐下降;在72小时则可见VEGF浓度下降明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反应停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虚血瘀是所观察病例中最常见的证候,肾虚血瘀为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病因病机,益肾活血是基本的治疗方法;益肾活血饮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的增殖,并对CZ—1细胞自分泌VEGF有抑制作用,推测益肾活血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来抑制细胞增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