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以布鲁姆斯伯里文人圈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d411525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F.M.Dostoevsky)作为极具影响力的俄国作家,以敏感多思的神经触角,触摸人性,探索现代社会的生存方向。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在现代文学的解读方式有新的发现,在英国文学界内掀起的“现代文学浪潮”中,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将圈取20世纪初的英国文学为背景,以闻名于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史的文人团体“布鲁姆斯文人圈”(Bloomsbury)为例,着重择选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D·H·劳伦斯(D.H.Lawrence)和约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为代表,分别从文学手法(意识流)、文学审美(人性本源)及作家身份(自我的坚守与背弃)三个方面,寻找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的踪迹。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人文、思想及宗教的背景状况,借此揭示现代主义文学浪潮在英国兴起的原因及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文学家,对当时英国文学界的先锋代表“布鲁姆斯伯里文人圈”的冲击与鼓舞;第三章则以作品为例,用参照对比的方式,重点分析了伍尔夫、劳伦斯及康拉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多角度、多层面的认知与继承,从而延伸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整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总体上,论文并不刻意在理论建构上求新树高,而是遵循传统文学评论中作品对照的方法,尝试从新的角度,以点带面地呈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思想,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成长发展中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十七年”内蒙古草原小说了描写了蒙古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内蒙古的民族解放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此外还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坚韧勇敢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多种外来文化在不断冲击传统文化的发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希望结合现有挽救应
威廉·萨姆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刀锋》,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