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人的生命之思——论老舍小说的复调性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etec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综述了关于老舍幽默的研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从把幽默单纯地作为一种语言风格表现到注重挖掘幽默的悲剧性内核,对于老舍幽默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幽默中喜剧性内涵的挖掘仍重视不够,由此导致对老舍幽默中喜剧性与悲剧性之间对话性关系重视不够,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本文论述了老舍小说中具有根本意义的悲剧性及其蕴涵的复调性。主要通过对《离婚》、《骆驼祥子》等经典小说的深入分析,发掘老舍在悲剧性人物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毁灭中创造的种种对话性关系,以及其中蕴涵的复调性。   本文重在揭示,老舍力求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来重造社会与人、时代与人的和谐,不过他的努力中愈来愈重的“唯文化思想论”倾向,却对其创作中的复调性造成威胁,使其幽默面临着沦为肤浅的乐观的危险。
其他文献
快阁因“江山广远、景物清华”的美名载于史册,并因黄庭坚的《登快阁》声名鹊起,天下闻名,吸引着历朝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留下许多优秀的篇章,尤以诗歌最为突出。笔者从历代
论文主要探讨童年经验对“六十年代作家”的影响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呈现,目的是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对“六十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发生学意义上的研究。论文选取一些受童年
所谓游历小说,是指以游历人物为主人公,以游历人物的行走及活动为基本线索,以游历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主体内容的一种小说类型。西方游历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在其演化
本文试图突破以往言语交际以表达为主的研究框架,借鉴社会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综合分析现实生活中各种言语交际的现象,力求对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