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虽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但是,在会计制度的设立方面,并没有实现同步发展,仍然有很多的缺陷以及漏洞。很多企业便对会计上的不完善加以利用,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谋取自身利益,危害股东利益,甚至危害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一种特殊的制度,即ST制度,是Special Treatment的缩写,ST制度就是对那些出现了财务状况或出现其他异常状况的上市公司进行的其他风险警示,如果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就会在公司股票名称的前面加上“ST”,意思是“特别处理”,用这个标志来区分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和正常的公司,提醒投资者投资这类公司存在一定风险,投资需谨慎。由于多种动机的存在,例如保市动机、融资动机等,ST公司都希望尽快摆脱特别处理的标志,但是想脱帽并没有那么容易,要满足证券市场的要求才行。很多ST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营业收入或快速降低营业成本,所以它们通过过度的盈余管理来粉饰报表,操纵利润,达到脱帽目的。这种行为导致会计报表失真,误导投资者,扰乱证券市场,最终影响国家在经济上的长远发展。本文是通过对ST国通两度戴帽摘帽的案例,详细分析ST国通是怎样通过盈余管理的行为让自己实现盈利,揭露上市公司经常存在的问题,就是ST公司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从而实现利润,而是利用会计制度上的不完善操纵利润,实现盈利。在2012年,上市规则对ST公司摘帽的条件放松了限制,取消了一个条件,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正”,很多ST公司都是因为这个条件的取消纷纷脱帽成功,而且他们的操纵手法也很相似,好多都是选择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粉饰报表,调节利润,合法却不合理。写作本文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对ST国通进行的多种盈余管理的手段,最终脱帽的过程分析,揭示ST上市公司怎样利用盈余管理实现扭亏摘帽,一方面是揭示上市规则中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引起相关部门的思考。同时笔者从会计准则的修订方面、市场监管方面、市场监督以及内部控制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存在总是不可避免的。在平常的化学教学,会发现学生的做错题的情况重复出现。如果分析学生习题中的错题,就能够发现和反映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
就我国行政审批制度而言,不同的时期便有不同的最优运行方式,也便会出现不同的模式。模式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特性,必然要求经常地处于变化调整之中。因此,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模式,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模式。因为不同的事物因具有不同的条件和内容而要求有不同的最优运行方式,同一事物因外在环境变化和自身生长变化,又会产生新的最优运行方式。行政审批模式变革是政府创新领域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的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对融资的需求也日益扩大。2006年先后颁布实施的《证券法》以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为上市公司开启了定向增发再融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