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MC)技术是以数据传输速率与误码率之间的最佳平衡为准则,在平均误比特率给定的条件下,控制瞬时的误比特率低于给定的误比特率界,发送端依据信道增益,通过改变编码码率和调制星座图尺寸调整发送数据速率,因此采用这种自适应的调制编码方案使高速分组接入(HSPA)系统吞吐量最大。本文依托的理论背景是3GPP关于HSPA的系列协议。给出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AMC算法和系统模型,仿真了自适应MIMO系统的平均吞吐量和平均误比特率,仿真结果表明,与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相比,联合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的多天线自适应技术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的平均吞吐量,而且有效减轻了信道衰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首先介绍了HSPA的研究背景,简单总结了HSPA的进程和商用部署。与3GPP Release 99相比,分析了HSPA引入的新增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以及相应的帧格式,然后对几种关键技术:AMC、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FCS)和MIMO进行了简明的讨论。本文建立了HSPA的收发系统的仿真流程图,对HSPA系统的物理层基带的仿真链路分析。在理想信道估计条件下,提出了基于信噪比的门限切换算法,仿真验证了MIMO分集技术对HSPA自适应系统性能的增益。接着在考虑非理想信道估计和时延系统中,突出分析了AMC的门限优化算法,仿真出空时分组码的系统性能。最后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做出总结,指明本文的不足的地方和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