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波动指标对危重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寻找代表血糖波动的最佳指标及平均血糖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410例危重患儿,记录每例患儿的基础临床资料及入PICU 72h血糖值,计算初始血糖浓度(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t admission,Adm)、血糖平均值(average blood glucose,Ave)、低血糖发生率(prevalence of hypoglycemia,V1)、高血糖发生率(prevalence of hyperglycemia,V2),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血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平均血糖波动振幅(mean amplitude of glycaemic excursion,MAGE)及血糖不稳定指数(the glycaemic lability index,GLI)。根据入PICU 28d后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单因素分析2组基础临床资料及各血糖监测指标的差异。将不同血糖监测指标与(the score of the 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III)第三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不同预后指标对患儿28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寻找代表血糖波动的最佳指标。以该最佳指标代表血糖波动,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将平均血糖、血糖波动进行三分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层,分析血糖波动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是否受到平均血糖的影响。结果:1生存组与死亡组基础临床资料:疾病构成比、24h有创通气、72h是否使用激素治疗、PRISM-III评分及总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糖波动指标:SD、CV、MAGE及GLI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双变量相关分析:血糖波动指标SD、CV、MAGE、GLI及平均血糖与PRISM-III评分均显著正相关(p<0.001),以GLI与PRISM-III评分的相关性最大。3 ROC曲线分析显示PRISM-III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62(95%CI:0.5990.726,P<0.001),血糖波动指标:SD,CV,MAGE,GLI(AUC)分别是0.601(95%CI:0.5350.668,p=0.004);0.599(95%CI:0.5310.666,p=0.005);0.573(95%CI:0.5030.642,p=0.040);0.626(95%CI:0.5580.693,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表示血糖波动的指标:SD,CV,MAGE及GLI对预后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GLI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而初始血糖、平均血糖对预后的诊断价值有限。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疾病构成比、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平均血糖,血糖波动指标GLI是危重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5平均血糖、血糖波动分层比较,相同的血糖波动程度,处于不同平均血糖范围时,预后影响有差异;而在同一平均血糖范围,随着血糖波动的增加,死亡率亦增加,而只有低平均血糖组(3.55mmol/L5.55mmol/L),随着血糖波动的增加,死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值平均血糖组(5.55mmol/L6.47mmol/L)、高平均血糖组(6.47mmol/L13.23mmol/L),随着血糖波动的增加,死亡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比较,低平均血糖、高血糖波动组预后最差(死亡率及PRISM-III均最高)。结论:危重患儿血糖波动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糖波动指标GLI比其它血糖波动参数在预测结果方面更有优势。血糖波动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可能受到平均血糖的影响。对于危重患儿,低平均血糖、高血糖波动组预后最差。因此,需警惕低血糖患儿出现较大的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