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害的形态学特点,以及支气管镜术对RMPP患儿的诊治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186例患儿,将其分为3组:为RMPP治疗组79例(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RMPP患儿)、RMPP对照组31例(未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RMPP患儿)、MPP组76例(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MPP患儿),研究RMPP治疗组和MPP组的镜下气道黏膜损害的形态学特点;通过对RMPP治疗组和RMPP对照组患儿的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2周后临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儿童RMPP的诊治作用。结果:1)RMPP治疗组79例患儿病变部位均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和黏性分泌物附着,黏膜滤泡样增生18例(22.78%),纵行皱褶26例(32.61%),叶或段支气管开口狭窄30例(37.97%),叶或段支气管开口变形18例(22.78%),黏液栓阻塞25例(31.64%)。MPP组76例患儿病变部位均见黏膜充血水肿,黏性分泌物附着61例(80.26%),黏膜滤泡样增生14例(18.42%),纵行皱褶24例(31.58%),叶或段支气管开口狭窄7例(9.21%),叶或段支气管开口变形2例(2.63%),黏液栓阻塞5例(6.58%)。RMPP治疗组与MPP组相比,RMPP治疗组的黏性分泌物附着、叶或段支气管开口狭窄、叶或段支气管开口变形及黏液栓阻塞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MPP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RMPP治疗组的热退时间平均为(5.60±2.30)d、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为(7.12±2.19)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为(8.61±2.51)d、住院时间平均为(10.02±3.75)d;RMPP对照组的热退时间平均为(7.76±2.76)d、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为(11.06±3.11)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为(12.35±4.46)d、住院时间平均为(13.42±4.41)d,RMPP治疗组的热退时间、咳嗽消失平均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RMPP对照组少(P均<0.05)。3)治疗2周后RMPP治疗热退者78例(97.73%)、咳嗽消失者75例(94.93%)、肺部体征消失者87例(87.34%)、CRP恢复正常者63例(78.26%)、肺部影像明显吸收者53例(67.09%);RMPP对照组热退者27例(87.09%),咳嗽消失者25例(80.65%)、肺部体征消失者20例(64.52%)、CRP恢复正常者17例(27.27%)、肺部影像明显吸收者13例(41.94%),RMPP治疗组热退发生率、咳嗽消失发生率、肺部体征消失发生率、CRP恢复正常发生率、肺部影像大部分或基本消失发生率显著性高于RMPP对照组(P<0.05)。结论:1、支气管镜镜下气道黏膜形态学损害表现为叶或段支气管开口狭窄、叶或段支气管开口变形及黏液栓阻塞时,常提示RMPP的可能。2、支气管镜术对RMPP患儿有重要的诊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