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作为当今快节奏生活下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肝郁证失眠又在失眠中占了极大的比例。但“疏肝解郁”这一长期运用于肝郁证失眠的治疗方法,是如何起到治疗作用,且究竟会对mTOR信号通路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研究尚不清楚。该课题采用利用旷场实验、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等技术,通过检测肝郁证失眠大鼠行为学及其海马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中医“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证失眠提供客观依据,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共分为中医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及其与现代细胞自噬有关研究的关系。实验研究如下。目的:复制肝郁证失眠大鼠模型,观察对比各组大鼠之间的行为学变化及海马体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研究逍遥散对肝郁证失眠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以及逍遥散对各组大鼠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该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中医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证失眠的效应机制。方法:购买健康的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空白组。采用大鼠慢性夹尾刺激和PCPA腹腔注射复合因子造模法复制肝郁证失眠的大鼠模型,空白组正常饲养。随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天王补心丹组、西药组;合空白组共7组,于造模第7天开始,给各药物组连续灌药14天,各中药组使用对应剂量的逍遥散加以干预,天王补心丹组以天王补心丹汤剂加以干预,西药组以地西泮加以干预;在完成旷场实验后,全部大鼠以10%水合氯醛注射麻醉后取出海马体。之后运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海马体中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逍遥散对该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从体征上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天王补心丹组大鼠的洗脸、理毛等活动的次数明显减少,在进一步模拟肝郁证失眠模型后,与空白组相比各模型组大鼠的昼夜节律基本消失;在旷场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天王补心丹组大鼠的活跃程度和活动次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大鼠的活跃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及西药组的治疗作用相比之下最为显著;WB、PCR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各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I3K、Akt、mTOR表达均有上调,中药中剂量剂量组和西药组的上调最为明显。结论:根据宏观体征上的观察和旷场实验中的有关数据显示,经过造模的肝郁证失眠大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郁及失眠症状,经过药物干预,各药物治疗组大鼠的有关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天王补心丹的改善效果不明显;WB、PCR等研究方法的结果显示:逍遥散可以明显的改善肝郁证失眠大鼠的有关症状,对肝郁证失眠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达到调节神经系统、修复神经损伤以及治疗肝郁证失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