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开采中使用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有研究表明聚丙烯酰胺能够降解成丙烯酰胺,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对聚丙烯酰胺及其单体丙烯酰胺的排放没有限制。斑马鱼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标准实验动物之一,现在已经成为发育生物学、遗传学、毒理学等研究常用的模式生物。由于斑马鱼在毒性实验上的应用优势(基因组有87%的基因与人相似),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上世纪80年代推荐斑马鱼为毒性实验的标准实验用鱼。斑马鱼毒性实验是检测工业污染及水体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实验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丙烯酰胺对斑马鱼的长期毒性实验。目的是明确丙烯酰胺的致毒作用和对斑马鱼的生物余能的影响,肝脏和鳃的病理学影响以及外周血的毒性影响,为制定控制丙烯酰胺的排放标准提供生态毒理学依据。本实验以丙烯酰胺为污染物,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按国家ISO10229-1994标准《水质有毒物质对淡水鱼长期毒性的测定方法》进行AM暴露斑马鱼的长期毒性实验。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LC50(91.8mg/L),设置空白对照组,1/5LC50(18.36mg/L)、1/15LC50(6.12mg/L)、1/45LC50(2.04mg/L)暴露组,连续暴露40d。然后对斑马鱼的中毒症状进行记录,测定斑马鱼的体重;通过测定斑马鱼体内甘油三酯的含量研究AM对斑马鱼生物余能的影响;采用切片的方法研究AM对斑马鱼的肝和鳃的组织病理影响;制作血涂片观察AM暴露对斑马鱼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变化。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AM暴露斑马鱼后,其摄食量减少,游动缓慢,呼吸频率加快,条纹颜色变的暗淡;AM暴露斑马鱼后,其体重增长呈降低趋势,1/5LC50组比1/15LC50组和1/45LC50组体重增长率下降的更加明显,AM暴露组跟空白组相比体重变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实了丙烯酰胺对斑马鱼的甘油三酯具有显著影响:丙烯酰胺暴露斑马鱼后,斑马鱼体内甘油三酯的含量有所降低,暴露组中1/5LC50甘油三酯含量最低,同空白组相比AM暴露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斑马鱼组织病理研究结果显示:AM对斑马鱼的肝和鳃造成了损伤,肝组织出现气球样变、空泡以及坏死等现象,鳃出现鳃丝变粗、端部增生等现象;AM暴露斑马鱼,其外周血细胞出现细胞变形,随着丙烯酰胺浓度的升高,变形细胞数量增多。丙烯酰胺为有毒物质,它能够影响斑马鱼的摄食、游动、呼吸,降低斑马鱼的体重增长与其体内甘油三酯的含量;AM能对斑马鱼的肝和鳃造成损伤,使其外周血细胞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