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披露质量无疑是证券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作为企业失信行为的财务报告舞弊和盈余管理会给信息披露质量造成极大威胁。与盈余管理相比,财务报告舞弊由于突破了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规定其恶性影响更为严重。根据国泰安信息披露违规数据库,2011至2015年,因发生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而受到中国证监会及其地方监管部门、沪深交易所以及财政部公开谴责、公开批评或公开处罚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480家。层出不穷的财务报告舞弊丑闻给予了投资者信心极大的打击,这也使得证券市场难以得到有序的发展。由此可见,研究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因素对于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意义重大。 本研究查阅并整理了研究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相关文献,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本文选取了2011年至2015年间,发生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303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财务报告舞弊样本,并根据行业、企业规模、上市地点、违规年度为303家公司匹配了具备相似特征但并未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在研究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以财务困境作为解释变量来研究财务困境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将控制权配置模式作为调节变量,考察控制权配置对财务困境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的影响。 本文主要的研究发现有三点:第一,在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中,由实际控股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情况十分普遍。实际控股股东在与经理层争夺控制权的过程中力量更强。实际控股股东不仅可以通过较高的持股比例还可以凭借稍强的持股比例优势和在董事会中控制更多的董事来实现对经理层的控制进而对公司施加控制。第二,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控制权配置会扭曲财务困境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在股东控制型和经理层控制型这两种控制型的控制权配置模式下财务困境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失效。第三,一般来看,财务困境与财务报告舞弊成正相关,即面临财务困境的企业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更大。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创新:第一,本文考虑了股东、经理层和董事会在控制权配置过程中的具体角色,对控制权配置模式进行了划分。具体将控制权配置划分为股东控制型、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型、经理层控制型和经理层控制董事会监督型四种控制权配置模式;第二,本研究将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两大因素(公司特征因素和公司治理因素)放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以比较两类因素的作用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