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浸润线埋深是影响尾矿库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雪鸡坪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达西渗透实验以及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获取尾矿的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参数等数据。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对该尾矿库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研究成果。(1)详细分析了不同沉积方式、不同干滩长度、24小时持续强降雨对尾矿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因素下,堆积坝坝坡中上部及初期坝坝脚处浸润线埋深相对较浅,容易发生渗透破坏。不同沉积方式的影响因素中,既考虑由初期坝向沉积滩尾矿颗粒粒度逐渐变细的特征又考虑尾矿局部粗细相间的薄夹层结构,尾矿库浸润线埋深最浅,尾矿库整体稳定性系数最小。不同沉积方式之间尾矿库最小安全系数相差0.05。不同干滩长度的影响因素中,干滩越短越不利于尾矿库的稳定。干滩长度每缩短50米,初期坝浸润线平均上升1.8m左右,堆积坝浸润线平均上升6m左右,稳定性系数下降约0.15。24小时的持续强降雨,降雨后,初期坝浸润线上升3.1m;堆积坝浸润线上升0.46m。降雨前后尾矿库整体最小安全系数相差0.159。因此,可以得出三种因素中,24小时的持续强降雨对尾矿库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2)三种不同影响因素中,考虑两种沉积特征的沉积方式时尾矿库最小安全系数为1.513;干滩长度50m时尾矿库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364;24小时持续强降雨后,尾矿库最小安全系数为1.354,安全系数最小。因此,无论上述何种因素,尾矿库都整体稳定,为下一步该尾矿库扩容增高提供坚实基础。(3)对扩容后的尾矿库进行了24小时强降雨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扩容之后,在干滩长度165m的条件下,降雨前后,初期坝浸润线埋深都较浅。降雨后,初期坝浸润线平均抬升1.347m;堆积坝浸润线平均抬升1.206m。降雨前后,X方向位移最大区域均在扩容尾矿坝坡,最大位移量介于23cm至28cm之间。降雨前后,最大剪切应变为初期坝以及堆积坝前部区域。堆积坝前部有可能会形成从基岩面向坝坡延伸的潜在滑移面。降雨后,最小安全系数仅为1.055略高于国家相关标准。为保证尾矿库的绝对安全,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比如加强排渗,增加干滩长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