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呈加速度前进态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低碳经济、碳金融、赤道银行等专业名词,尤其是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及会后,也越来越高频次地出现在大众传媒上。作为社会组织重要形态之一的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国内国际民生条件改善、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强化自身盈利能力等各类内外部环境的要求下,必须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低碳金融战略定位,方能在低碳经济的浪潮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再次跨越。本文简要阐述了低碳经济、低碳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等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并通过大量的数据、案例等,分析了商业银行实施低碳战略的必要性,借鉴了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和国内银行的具体做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积极践行推广低碳理念,认真实施低碳金融服务创新”的商业银行低碳金融战略定位,并在具体实施方面做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阐述:首先,积极践行推广低碳理念。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国民逐步认识低碳生活的今天,国内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组织应当一方面不懈推行绿色运营,积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另一方面以“公益创新”践行低碳金融。通过采用拓展公益事业宣传、公益事业关联营销、社会营销、慈善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以及提供负责任的商业实践等方式,将低碳金融理念、产品、服务、技术、教育和培训等资源与企业、社区以及公益事业相结合,与客户结成伙伴关系,不断拓宽沟通渠道,让低碳经济、低碳金融深入人心。其次,认真实施低碳金融服务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呼唤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时也为银行业在低碳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提供空间巨大。一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提供信用咨询、理财产品、低碳项目融资等服务新产品,满足巨大的“绿色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开发出与碳交易有关的金融服务,并随之发展碳基金、碳证券、碳信托等,当然不仅仅包括工具的创新,还包括机构的创新、业务的创新、流程的创新等。再次,低碳融资业务的操作执行。低碳融资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给予客户融资,专项用于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应用节能减排设备等用途的业务。一般属于商业银行优先支持的信用业务类型。本文从低碳金融的具体类型分类,提出了不同类型的信用准入标准及操作概要。最后,碳金融产品包的营销执行。碳金融通常指服务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金融活动。当前,在中国主要是针对清洁发展机制的主要参与方提供的系列金融服务。主要参与方包括碳卖家(项目业主,核证减排量出售方)、碳买家(碳基金、国际金融机构等,核证减排量购买方)和碳减排收入的国家收费管理机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F)等三方。根据CDM的参与方,本文对兴业银行的碳金融产品系列分为碳卖家产品包、碳买家产品包、管理机构产品包和碳交易市场产品包,并介绍了不同产品包下可提供的金融产品。论文最后,本文对银行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实现了理论到执行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