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的模拟分析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2年提出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的设想,到2009年美国加入谈判,直至2016年12国正式签署协定,TPP用了14年的时间。从最开始的酝酿到后来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TPP逐渐成为影响亚太地区经济和贸易最重要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在人权和劳工标准、环保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等方面设置高标准,这些标准本质上属于发达国家的标准,进而排除中国加入TPP的可能性。因此,TPP实则是美国力图推动其在亚太地区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TPP将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产生很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展开TPP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TPP的相关文献;其次,从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角度分析了TPP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相关理论和中国与TPP成员国的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再次,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简称GTAP)模型实证模拟出TPP对中国和TPP成员国宏观经济和产业部门的影响;最后,总结全文的理论和实证结果,针对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一、TPP内部的关税削减后,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的GDP和社会福利都有所下降;  二、TPP冲击了我国的进出口,中国、欧盟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出口指标都是负向变化,成员国内部国家都是正向变化;  三、TPP打击了传统产业和低端制造业,TPP对农林牧渔业、加工食品、纺织品、交通运输业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目前中国与TPP贸易量最大的机电产业部门的产出和净出口额却增加了;  四、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可缓解TPP的负面效应,中国的GDP、社会福利和进出口将有所上升,贸易条件和产业部门数据也有一定的改善。  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应对思路:推进国内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开辟国际贸易新方向;“倒逼”企业改革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推进亚太一体化进程。
其他文献
该文以税收法律主义和权利(力)义务平衡论为基础,对税务行政复议给以界定,并据此分析了中国税务行政复议的发展与现状.针对中国税务行政复议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笔者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失真是中国当前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这种现象的背后,蕴藏着极大的风险和危机.财务报告信息的失真,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上市公
研究人员要在充分借鉴各国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外部环境,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已从依靠投资驱动的粗放增长向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增长转变,因此以往通过刺激消费、投资、净出口等“三驾马车”需求带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