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产沉香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是沉香的主要成分,也是特征性成分,其中2-(2-苯乙基)色酮包括双环氧色酮、单环氧色酮、四氢色酮和flidersia类型色酮。对于沉香质量评价和鉴别方法,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只记载了性状鉴别、显色鉴别、浸出物测定、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为了提供更多科学的沉香质量评价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四种定性分析法和一种定量分析法对十批国产沉香进行分析:薄层色谱法(TLC)可简单快速地分析沉香中特征性共有显色斑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可定性分析沉香中易挥发的倍半萜和flidersia类型色酮,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可定性分析沉香中常见的四种色酮类成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可快速测定沉香中所有色酮类成分的绝对含量。改进的TLC分析法采用两种展开系统和三种显色方法对十批沉香进行检视,发现17个共有显色斑点,通过8个标准品初步鉴定了其中6个,建立了T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通过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沉香中特征性共有斑点来鉴别样品的真伪。GC-MS分析得到十批沉香的总离子流图,建立了指纹图谱。检测到90个色谱峰,鉴定75个成分,其中11个为共有成分。定性分析结合色谱峰保留时间,将总离子流图分成倍半萜成分区和色酮成分区。可通过定性分析样品中是否以沉香中特征性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为主来鉴别样品的真伪。HPLC分析十批沉香,建立了指纹图谱,可通过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对样品中的色谱峰进行初步指认。对十批沉香进行相似度评价,相似度高于0.80的样品占90%,说明各样品中成分相似度较高,但仍存在一定差异。HPLC-MS对24个2-(2-苯乙基)色酮标准品进行分析,总结了质谱鉴定四种色酮类成分的方法。利用该法对十批沉香进行分析,检测到76个成分,其中15个共有成分。可通过分析样品中色酮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来鉴别样品的真伪,根据报道的四种色酮的衍生规律,可判断十批沉香相对结香时间长短。根据GC-MS定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十批沉香分为三类;根据HPLC-MS定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十批沉香分为五类,分类结果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GC-MS聚类分析法是根据共有的易挥发性成分(主要是倍半萜和flidersia类型色酮)进行分类,而HPLC-MS聚类分析是根据样品中共有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类。利用上述建立的四种定性分析法对两批样品进行鉴别分析。四种分析方法得出一致推论,1号样品是在低质量的沉香中加入了其他成分而得,2号样品是在其他的植物木材中加入了少量的沉香提取物制成。对样品进行真伪鉴定之后,利用UV建立了测定沉香中所有色酮类化合物绝对含量的方法,根据测定的色酮百分含量,可以将十批沉香相对分为3个等级。上述五种分析方法的建立,为沉香质量评价提供了更多科学鉴定方法,为沉香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