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视角,以水利为切入点,主要考察明清以来江西龙泉县泉江镇南澳陂和北澳陂两个水利灌溉组织的兴建、运营与管理情况,从而探讨清代民间基层社会的运行机制。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从生态环境出发,考察当地的地质地貌、区域开发与水利的关系。认为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加上明清以来该区域开发的无序性,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影响到当地的水利事业的发展。
其次,考察南澳陂和北澳陂两个水利灌溉组织的兴建、运营与管理情况。认为,明清以来,龙泉地方水利工程的兴修呈现明显的民间化趋势,乡绅阶层成为水利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水利组织的运营与管理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国家政权作为地方社会公正、秩序与权威的象征,贯穿水利建设的整个过程。
最后,考察了水利组织运营过程中,宗族、会社、庙宇等民间组织的情况,及其在水利兴修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参与方社会秩序的维护与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