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可进行远距离实时分析的微量分析技术,在水质监测、食品卫生检测、生物战剂检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其测量原理是通过光纤探针的纤芯表面的生物物质与探针表面的标识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生物反应,如荧光的激发与否和激发的强度,确定生物物质的属性及其含量。光纤探针直接影响到测量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因此,光纤探针的理论模型的建立和作用机制的探索是研究整个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技术的首要任务和关键问题。研究了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从光路理论和波动理论两方面分析了组合锥形光纤探针在荧光探测及传输中的作用及影响。一方面,通过在感应段和传输段对各类模式截止条件的分析,证明经模式匹配修正后,均匀感应段传播的模式就不会在传输段被截止。通过分析探针半径对截止条件的影响,提出减小锥形半径可以使截止频率更高从而使高阶光通过。另一方面,分析倏逝波透射深度与光线入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入射角随锥长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抛物线形探针几何模型,得出了以下结论:为使入射光在均匀的感应部分激发能量最大,入射角在锥形感应部分必须满足单调减小的条件,且在锥形终端的入射角刚好是临界角,通过修正锥形形状,使入射角在满足全反射条件下更加接近于临界角,就可激发更强的倏逝波。这些结论为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完成了光纤探针的设计、优化和制作,在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中引入了相关检测的信号处理方法,构建了全光纤结构的光纤生物传感器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光纤探针标记溶液的浓度检测可达0.O1nmol/L,能满足实际生物物质检测中较高精度的应用要求。为下一步结合免疫分析方法的物质检测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和结构简单的特点,适合现场检测的系统结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