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地区的历史变迁:粤西原始工业化进程研究(1644-1949)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经济史的视角出发,讨论1644-1949年粤西原始工业化的变迁,通过对粤西地区原始工业化的历史研究,探讨原始工业化与地方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对学界关于手工业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回顾,从自己的“问题意识”出发,总结了以往手工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切入点。接着对自己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即原始工业化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总结其得失,指出其在中国区域经济史研究中的意义所在。导论部分还对全文的技术问题如概念界定、资料运用等进行说明。 上编主要包括第二章到第五章的内容,是一种“历时性的分析”,尽量根据史料,注重事物发展的时间次序。主要从轻工业与重工业两个工业经济部门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出发,逐一通过纺织业、制糖业、制油业、造纸业、木材加工业、爆竹业、陶瓷业与矿业以及生产组织的研究来论述粤西地区原始工业发展的概况。在此基础之上,对粤西原始工业的发展作总体上的把握。由于过去学者较少的涉足这一领域,特别是对生产力的论述较少,因此本部分的完成,比较详细的解决了粤西原始工业发展的概况问题,也对了解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有所帮助。 中编主要包括第六章到第九章的内容,是一种共时的结构性分析,即是发现那些影响社会进程的因素。其中有变化较慢的变量,也有急剧变化的变量,主要是探讨环境与原始工业发展的关系。讨论的问题涉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口、劳动力、社会资本、工业资本、市场、农业等,基本对粤西地区原始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利弊进行了阐释,实际上是对制约粤西原始工业化转轨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讨论。说明环境将决定粤西地区原始工业进程的特点,也决定其归宿。 下编为第十章的内容,主要对从制糖业与矿业发展情况回顾了粤西地区原始工业化的水平,并从早期工业的兴起与人口增长机制两个方面就原始工业与工业化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第十一章结论部分主要从粤西原始工业化的进程对原始工业化理论进行了回应,也归纳出粤西原始工业进程中与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进而提出粤西现代化之路与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宗教与宗教神话的关系非常密切,神话是宗教的形象化表现,宗教是神话的核心.在中国古代,道教神话源远流长,而唐宋之际在道教神话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既是道教神话的高峰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巨大历史嬗变的重要时期,对周代墓地制度的研究历来为学者们所关注.该文主要就周代封土墓的源流、有无墓祭、墓上建筑的作用、夫妻双方在墓葬中的位次
近年来,北方城镇及乡村社会经济的研究已被日益重视,该文选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太原盆地,对其清代的镇的发展及与周边地域社会、经济的关系加以深入研究,以期推动该学科之发展
钱庄在近代中国经济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金融机构,国内外学者对钱庄业的研究颇为关注,但大多数学者只注重对某些地区、某些方面的研究,而忽略了对近代福建钱庄业的研究,甚至少
在同一个村庄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社会层,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来于对土地的不均等占有.由于地权的分配不均,造成农民内部的分化,在山西乡村社会,经常活跃着一批受
乡村政权的转型是指乡村政权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过程.该文所指的乡村政权的转型是指由传统乡村政权向近代乡村政权的过渡与转化过程,即由传统的、混乱无序的保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