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经济史的视角出发,讨论1644-1949年粤西原始工业化的变迁,通过对粤西地区原始工业化的历史研究,探讨原始工业化与地方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对学界关于手工业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回顾,从自己的“问题意识”出发,总结了以往手工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切入点。接着对自己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即原始工业化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总结其得失,指出其在中国区域经济史研究中的意义所在。导论部分还对全文的技术问题如概念界定、资料运用等进行说明。
上编主要包括第二章到第五章的内容,是一种“历时性的分析”,尽量根据史料,注重事物发展的时间次序。主要从轻工业与重工业两个工业经济部门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出发,逐一通过纺织业、制糖业、制油业、造纸业、木材加工业、爆竹业、陶瓷业与矿业以及生产组织的研究来论述粤西地区原始工业发展的概况。在此基础之上,对粤西原始工业的发展作总体上的把握。由于过去学者较少的涉足这一领域,特别是对生产力的论述较少,因此本部分的完成,比较详细的解决了粤西原始工业发展的概况问题,也对了解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有所帮助。
中编主要包括第六章到第九章的内容,是一种共时的结构性分析,即是发现那些影响社会进程的因素。其中有变化较慢的变量,也有急剧变化的变量,主要是探讨环境与原始工业发展的关系。讨论的问题涉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口、劳动力、社会资本、工业资本、市场、农业等,基本对粤西地区原始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利弊进行了阐释,实际上是对制约粤西原始工业化转轨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讨论。说明环境将决定粤西地区原始工业进程的特点,也决定其归宿。
下编为第十章的内容,主要对从制糖业与矿业发展情况回顾了粤西地区原始工业化的水平,并从早期工业的兴起与人口增长机制两个方面就原始工业与工业化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第十一章结论部分主要从粤西原始工业化的进程对原始工业化理论进行了回应,也归纳出粤西原始工业进程中与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进而提出粤西现代化之路与本研究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