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和利润的分配关系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资和利润的分配一直是经济学至关重要的基本理论。它的研究始于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之后经历两百多年的演进,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本研究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工资和利润分配关系的演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分析,大体划归出两种思想:一种是工资和利润的分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即对立论。另一种是工资和利润的分配是同向变动的和谐关系,即和谐论。对立论的思想是源于古典学派的分析传统,由亚当·斯密、李嘉图建立,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近代又被以斯拉法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复兴。和谐论的思想主要是新古典的分析传统,最早源于庸俗经济学的马尔萨斯、萨伊等建立,后经马歇尔与克拉克等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对立论思想继承古典学派的传统分析,运用剩余分析的方法,将总产出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归结出是现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新古典的和谐论思想是运用边际和均衡的方法,确定不同的要素和产品的价格,这种分析方式将分配关系归结于生产中资源配置的技术关系。新古典分配关系的分析被主流经济学广泛应用,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作为凯恩斯学派的一个分支新李嘉图主义的出现,它批判新古典的分配论,并提出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特定的货币金融关系,与新古典的技术关系分析无关。不过由于新李嘉图主义在沿用古典学派预付资本的概念讨论剩余和分配时,将实物产品的生产和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混淆,将技术关系决定分配关系和社会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两种不相容的理论混为一谈,使得他们的分析忽视生产关系对分配关系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只产生于分配领域的观点。本研究主要以工资和利润分配关系的演进及发展脉络为主线,梳理、比较、综合评价马克思主义、新李嘉图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三个学派的工资和利润分配思想,深入探讨不同理论的分配关系决定同历史与现实的相关性,并运用经验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全文共分7章,除第1章绪论外,第2-5章为理论分析,第6章为理论分析的经验证明,第7章为研究意义。首先,在理论分析中,从两个维度对工资和利润的分配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横向上,对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和新李嘉图主义的分配理论做以系统阐述,论述了不同学派和经济学家对分配关系的发展及批判,并通过比较分析更好地诠释产生不同的工资和利润分配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纵向上,对工资和利润的分配关系产生的理论根源、发展脉络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做以详细的研究和论述,更加详尽的展现截然不同的工资和利润分配关系的发展与演进,挖掘思想对立的历史与现实根源。其次,第6章的理论分析的经验证明中,通过对转型期我国劳资收入分配变动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所有制结构的变动是影响我国劳资收入分配变动的直接因素,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分配论中生产的社会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对工资和利润分配关系进行梳理与对比分析,说明不同学派分配思想的差异,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和利润分配关系的和谐论是一套技术关系决定的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即若将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或使分配的面包做大,就必须按照新古典的要素边际产品等于要素价格来形成市场的相对价格,用以决定工资和利润的分配。而在现实中分配是以一定的经济关系为基础,新古典的纯粹技术关系的分析缺少逻辑的一致性,新古典的分配更多适用于指导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第二,新李嘉图主义的工资和利润分配关系的对立论,虽然体现了现实的社会关系分析,但忽略了社会关系对分配关系的决定性作用,使得他们对社会关系的分析,只是停留在用货币表示的表面数量关系上,仅承认分配领域中工资和利润的对立。他们认为宏观经济中,工资和利润的分配比例具有不确定性,不受任何客观界限的制约,使工资和利润分配这样最重要的经济变量独立于经济体系之外,这样的分析是难以另人信服的。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和利润分配关系的对立论是抽象掉所有与技术关系或实物有关的因素,用价值表示的“抽象劳动”所体现的社会关系来分析工资和利润的分配,研究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化而引起的分配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更适用于来解释宏观经济的分配问题。总之,各种经济理论都为全面理解分配关系提供某种有价值的理论因素,我们应吸收并运用各个理论中的积极因素,更全面、科学地把握分配关系,才能更好指导实践。在综合分析各种理论后,本研究认为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分配论为基础,吸收并借鉴其他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在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做好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才能避免收入差距拉大,逐步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共同富裕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
其他文献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大赛对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具有显著作用。自教育部设置"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竞赛以来,专业教师认真研读竞赛规则,归纳技能竞赛主要知
什么是实现银行业监管目标的微观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这是银行业
针对热量表中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必须一一配对、逐一调整的问题,建议在现行热量表标准中应允许使用数字温度传感器,以保证热量表和传感器独立安装使用。介绍了一种数字温度传感
对DEH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对调节阀存在高频振动进行总结,提出解决办法及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从总体上分析,全球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各个国家不加节制的开采,导致资源濒临枯竭。但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凸显出了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本文作者主要对地质测量工作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生产中劳动力的投入,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地,一方面,相对于资本投入的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