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总结评述了近年来煤矿瓦斯治理和抽放理论及其应用的诸多成果和最新进展,指出覆岩采动裂隙的分布形态及其中瓦斯运移规律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也是实现煤与瓦斯安全共采的理论基础。基于此,结合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和ANSYS数值模拟,分析煤层开采后上覆岩体裂隙产生发展的时空规律和分布形态以及充分卸压范围与特征,验证了采动覆岩中的穿层破断裂隙和层面离层裂隙贯通后,其空间分布形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采动裂隙椭抛带,简称椭抛带(EPZ), 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基本特征。应用煤岩瓦斯耦合理论、采动岩体力学以及传质学原理等推导了瓦斯在采动裂隙带中流动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初步得到其中瓦斯运移的基本规律,得出椭抛带为卸压瓦斯流动及储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是瓦斯的运移和聚集带,对于合理的布置瓦斯抽放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阳泉五矿和靖远魏家地矿的现场应用,分析了抽放来自本煤层、邻近煤岩层及采空区中瓦斯的抽放系统布置,得到将抽放巷道口(或钻孔终点)置于覆岩采动裂隙带,可提高瓦斯抽放率、瓦斯抽放浓度,获得良好的抽放效果。最后以魏家地矿和宁夏白芨沟矿的瓦斯抽放利用情况为例,说明煤与瓦斯两种资源的有效、安全共采,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新能源供应和大气环境保护三重效应的保证,并能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