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以湘西长行村镇银行为例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in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十分关注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在中央的十个一号文件中,均强调“三农”问题。自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新型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农村迅速崛起。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及同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划分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并作为扶贫攻坚的先试点。  扩大“扶贫款”开发项目的贷款规模,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这些,为湘西州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劲动力。在新型金融机构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下,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的湘西,对其地区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研究尤其是村镇银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国外“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理论、微型金融与小额信贷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国内有关村镇银行的研究、有关农村资金互助社理论、有关小额贷款公司理论、有关金融发展与“三农”理论也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在对湖南湘西州新型金融机构建立方式以及湘西州村镇银行在州银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湘西长行村镇银行为例,对湘西州新型金融机构运行效果及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湘西州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制度不健全、市场定位偏倚、融资规模较小、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等缺陷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基于“普惠”等相关理论,提出了促进湘西州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建议,以及为促进湘西州新型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在任何社会中,价值冲突是普遍存在的,违法性认识问题本身所体现的强烈的价值冲突使其成为中外刑法理论聚讼的焦点。在犯罪成立要件中,违法性认识的“要”与“不要”归根到底取决
在西安交通大学教学主楼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场地环境、使用功能、建筑特性和校园文脉的分析,指出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
民事诉讼是为了解决私权纠纷而设置的最终救济手段。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经济交往的频繁发生,人们对权利意识也增强,进入诉讼的纠纷呈现明增长的趋势,对几千年来人们以“和
中国的户籍管理工作古已有之.目前,户籍管理工作是我国户政部门工作范围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几千年的传统,它涉及到千家万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不断出现.中国在加
公司信用是现代公司企业的灵魂。信用越高,风险越小,反之风险则越大。因此,公司信用制度作为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一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从微观上讲,公司信用的高
随着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已成为必然.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中国货币政策实施、国际收支平衡以及金融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