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D阴性个体遗传多态性与抗-D同种免疫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血清学试验确认Rh D阴性个体的RHD基因型检测,研究不同类型遗传学背景Rh D阴性个体与抗-D同种免疫的关系。重点探讨各种Rh D变异型个体的献血及输血策略,为稀有血液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对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医院送检的Rh阴性个体,通过询问输血史和妊娠史排除没有免疫史的个体。采用盐水试管法和间接抗人球试验(IAT)排除血清学试验常规试验阳性的个体。对孕妇的流产史及生育史进行分类,研究流产史及生育史对抗-D产生的影响。2、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抗体,并通过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确认抗体特异性。检测这些样本的Rh表型,包括D、C、c、E和e抗原。3、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析样本的RHD基因。人类红细胞RHD阴性鉴定基因检测试剂盒可检测的基因型包括Rh D阳性、Rh D阴性、Rh D-CE(2-9)-D、DVa(Hus)、DVI III型、弱D15型和DEL RHD1227A。结果1、本研究观察有免疫史Rh D阴性个体共计336例。其中22例有输血史的个体均为医院在输血前检查时发现抗体筛选阳性的送检标本样本,对其进行抗体鉴定试验确定抗体特异性均为抗-D。通过询问病史患者都是以往输用过Rh D阳性血液或不能明确所输用血液具体种类的个体。314例有过既往妊娠史的Rh阴性孕妇中产生抗-D46例,其中G2P0孕妇96例,产生抗-D个体4例,阳性率4.2%;G2P1孕妇41例,产生抗-D个体6例,阳性率14.6%;G3P0孕妇125例,产生抗-D个体10例,阳性率8.0%;G3P1孕妇38例,产生抗-D个体14例,阳性率36.8%;妊娠超过三次的孕妇38例,产生抗-D个体14例,阳性率36.8%。2、通过Dia Clon Rh-Subgroups+k卡测得对336例IAT阴性标本进行Rh表型鉴定。Ccee的个体为185例(55.06%),Ccee个体119例(35.42%),CCee个体14例(4.17%),cc Ee个体11例(3.27%),Cc Ee个体7例(2.08%)。3、通过Dia Clon Rh-Subgroups+k卡测得68例产生抗-D的Rh D阴性个体中,Rh表型为ccee的个体为56例(82.3%),Ccee个体5例(7.4%),CCee个体4例(5.9%),cc Ee个体2例(2.9%),Cc Ee个体1例(1.5%)。其中表型为ccee的个体产生抗-D的比例最高,达82.3%。4、通过人类红细胞RHD阴性鉴定基因检测试剂盒对336份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其中249例(74.1%)个体完全缺失RHD基因,l68例(20.2%)个体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19例(5.6%)携带RHD-CE(2-9)-D融合基因。5、68例RHD1227A个体Rh表型为ccee的个体为0例,Ccee个体56例(82.4%),CCee个体8例(14.2%),cc Ee个体1例(1.8%),Cc Ee个体3例(5.36%)。6、抗体鉴定确定产生Ig G抗-D的个体68例,其中63例(92.6%)完全缺失RHD基因,5例(7.4%)携带RHD-CE(2-9)-D融合基因,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未检出产生抗-D的个体。产生抗体的基因型均为完全缺失RHD基因和RHD-CE(2-9)-D融合基因个体,DEL RHD1227A个体没有产生抗-D。结论血清学确认Rh D阴性个体的RHD基因型具有多态性,北京地区主要以RHD基因缺失为主,其次为RHD-CE(2-9)-D型和DEL RHD1227A。抗-D的产生与Rh阴性个体受到D抗原刺激的数量有关,妊娠和生育的次数与抗D的产生呈正相关。完全缺失RHD基因和RHD-CE(2-9)-D融合基因个体被D抗原免疫时有同种免疫风险,作为受血者应输用阴性血。Del个体与C抗原有高度相关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最常见的DEL型RHD1227A个体没有产生抗-D,或许可以输用阳性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大肠良恶性肿瘤中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s of differentiation-1,id-1)及其相关因子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规律,探讨id-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进
目的: 应用组织芯片和普通切片同时检测结直肠癌促凋亡基因(Ba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耐药蛋白(LRP)、P-糖蛋白(P-gp)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探讨组织芯片技术
为了使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能力,本文将遗传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使用遗传算法对模糊子集进行划分的优化方法,并根据模糊控制的特点,给出了改进的编码方法和交叉算子,加快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肾脏创伤中MMP-2、TIMP-2和NF-κBde的表达,探讨乌司他丁对三者表达的影响和对创伤肾脏的保护机制。 方法:用自由落体生物撞击仪撞击大鼠脊肋区,复制创伤动
介绍了结构光三维视觉原理,在广义坐标系中采用投影和透视变换理论建立了结构光三维视觉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并建立了结构光三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