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治理滇池水体污染。迄今未止,“九五”、“十五”及“十一五”期间实施完成的一系列重点治污工程,构建起了滇池流域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截污的,由片区截污、集镇与村庄截污、河道截污、干渠截污等多个层次组成的控源截污主干工程系统框架。为了防止滇池环湖截污干渠的污染物淤积,开展对干渠淤积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通过模拟干渠的冲砂措施的冲砂效果提出冲砂措施的优化建议是十分重要的。为了防止干渠雨水渠的淤积,本文对东段干渠的雨水渠进行了淤积现状调查分析,运用调查分析结果,采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及模拟软件Fluent对雨水渠模型进行构建并进行固液两相流模拟,得出雨水渠冲砂时符合工程需要的冲砂闸板(以下简称闸板)开启程度,并在此开启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分析出干渠保证不淤时冲砂闸板的最适间距。淤积的现状调查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区域干渠的雨水渠全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随着干渠运行时间增加,污染物淤积量也在逐渐增加。(2)在不同的污水来源情况下,渠道中沉积物沉积状况有明显差异。不同集水区域雨水渠沉积物量的分布规律如下:接入斗南村生活污水的采样点>接入屠宰场废水的采样点>接入农业区灌溉污水的采样点>接入呈贡县城生活区水的采样点。(3)雨水渠坡度影响渠道内的流速,进而影响到渠道内沉积物沉降和水力冲刷。在本研究区域中,从接入蔬菜大棚灌溉废水的采样点开始,污染物淤积量增加速度变快。(4)气候对沉积物沉积的影响主要在于降雨的影响。昆明市的旱季雨季界限明显,旱季雨水渠沉积物增长量明显高于雨季沉积物增长量。对沉积物特性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各采样点有机质含量的关系为接入屠宰厂废水的采样点>接入斗南村集市污水的采样点>接入斗南村生活污水的采样点>接入蔬菜大棚灌溉废水的采样点>接入呈贡县城污水的采样点。(2)各采样点总氮含量的关系为接入蔬菜大棚灌溉废水的采样点>接入斗南村生活污水的采样点>接入屠宰厂废水的采样点>接入斗南村集市污水的采样点>接入呈贡县城污水的采样点。(3)各采样点总磷含量的关系为接入蔬菜大棚灌溉废水的采样点>接入斗南村集市污水的采样点>接入斗南村生活污水的采样点>接入屠宰厂废水的采样点>接入呈贡县城污水的采样点。(4)对于主要收集蔬菜大棚灌溉污水的接入蔬菜大棚灌溉废水的采样点,雨季总氮、总磷的增长量明显高于旱季。对基于Fluent的雨水渠模拟结果分析,主要有以下结论:(1)雨水渠闸板现状情况如下,雨水渠起端距闸板一的距离是615m,由模拟得出,初始闸板应设在距干渠起端440m处(取整数)。现状闸板设置位置并不能及时防止沉积物颗粒沉降;六种情况下闸板一和闸板二间距都比现状要近,现状闸板的间距并不能非常有效地防止沉积物淤积。(2)通过对闸板不同开启程度的模拟发现,闸板开启程度越小,对水流的搅动作用越强,水流对渠底剧烈冲刷范围越大,形成涡旋越大,对沉积物搅动越强烈,但过水能力越低,由于雨水渠负担着整个滇池环湖区域的雨污收集,雨水渠的过水能力直接影响着干渠的收水能力。闸板开启1.5m更加符合工程运用。(3)通过对闸板不同间距下的模拟发现,闸板开启程度越小,雨水渠达到不淤时的闸板间距越大,渠道需要的闸板越少,同时考虑过水能力的情况下,闸板开启1.5m更加符合工程运用,此时达到不淤时最适闸板间距为1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