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对于慢性肾衰早、中期的治疗,国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流方向,中医药在此方面的优势也得到广泛认可。而对终末期肾衰,多以血液透析治疗。且由于血液透析的普及,其清除毒素、改善症状的有效性,使大多数医家摒弃了中医药在此阶段的应用但也有一些医家在中医药介人血液透析的应用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目的对近十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文献进行质量、方法学评估。了解中医药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研究中科研方法学的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并从专业研究方面对该类文献所报道临床疗效的真实性及其可应用性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为中医药治疗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应用这些证据指导临床医疗。方法1.包括电子与手工检索,另外,为避免产生发表性偏倚,将对国内某些医院研究单位进行电话联系,以获取相关未发表的研究治疗。检索范围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2000-2009)、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TCMARS) (2000-2009)、万方数据库(2000-2009)作为已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来源。各库交叉检索,以免遗漏。检索策略:分别以“血液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为关键词,二次检索分别检索“中医药”、“中医”、“中药”等关键词,阅读检索出的文献摘要。2.通过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确定评价对象。3.制定《中医药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文献系统性评价量表》,每篇入选文献均填写调查表,力求从整体状况、研究设计方案、统计学分析及结论推导等几个方面评价每一篇文献。4.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评价量表进行录入及处理分析。结果1.方法学方面:在随机方法设计上,132篇文献均有出现“随机”的字样,但127篇(96.2%)文献没有描述具体的方法,且没有一篇文献有关于随机分配隐匿性的描述;盲法的设计上,124篇(93.9%)文献没有提及盲法设计;另外,所纳入文献的研究普遍不重视退出、失访及脱落病例的描述,仅有3篇(2.2%)文献有简单提及;在统计方法上,31篇(23.5%)文献未能事先确定疗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结论推导方面,仅有15篇(11.4%)文献能完全以疗效指标的统计结果为依据推断结论,25篇(18.9%)文献能结合样本的代表性进行推广性的结果讨论,而35篇(26.5%)文献在讨论中未能提及结果的临床及统计学意义。2.在专业研究方面:有13篇文献研究了中药对于血透过程中低血压出现的干预,有5篇文献研究了中药对于血透中微炎症的治疗,有4篇文献论述了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中药对于钙磷代谢紊乱以及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的治疗,有5篇文献研究了关于中药对于血透中的免疫调节,有2篇关于血液透析中中药对贫血的干预,11篇探讨了中药对于营养不良的疗效,另有11篇文献研究了中药灌肠减少血透次数,3篇研究了中药治疗血透中出现的高血压,7篇文献研究了中药治疗血透皮肤瘙痒,4篇研究了中药可以继续保护血透中残余肾功能,另有4篇研究了中药外敷保护血透的动静脉内瘘。结论从评价结果可看出,所纳入文献不论从方法学方面还是专业研究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有待于今后在进行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者中尽快普及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文献的质量,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