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社会保险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新农合制度以占据我国九亿农民为覆盖群体,肩负着统筹城乡差距、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艰巨任务。在新农合的运行发展过程中,其在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方面的作用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农民医疗保险的最主要选择。浙江省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比较早的地区,同时浙江省又是我国城乡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最小的省份,这些特点更能使新农合在一些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对浙江省新农合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利用统计数据从制度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评价,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比较研究、和演绎等研究方法,并归纳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制度因素;其次,深入探讨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缺陷;最终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建议来促进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文献研究综述,同时阐明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和其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理论基础,重点剖析国内外方面的理论对我国新农合的实践具有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利用统计数据着重从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浙江省新农合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现状研究,分析新农合在浙江运行9年来取得的成效,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制度根源的剖析。第四部分,对浙江省新农合问题进行制度剖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制约浙江省新农合有效、公平和可持续性三方面的四种制度模式,并结合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这四种模式进行有效分析和优劣选择。第五部分,基于对第四部分四种模式的探讨,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