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文化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关注。越来越多外国人走进中国。近几年,“外国人看中国”系列书籍越来越流行。《乌镇:中国古镇的“世界闻名”之路》是英国人Nicholas Chrimes(柯瑞思)写的一本介绍中国乌镇的书籍。乌镇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内属于古镇的典型代表。在国际上,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柯瑞思从英国人独特视角,将中国历史文化和当前的现代繁荣景象凝聚在乌镇这座古镇,栩栩如生呈现给读者乌镇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快速的发展。由于存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感知角度,柯瑞思在书中类比了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这些类比对中国读者很具吸引力,使他们在阅读书籍和旅游体验中国古镇典范时,脑海中会浮现书中精彩的类比,这样既可让中国读者感知中国文化的悠远与芬芳,又不失了解西方文化,从而增强中国读者的民族自豪感。把这本书籍翻译成中文,可使中国读者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从而拓宽阅读视野,以及增加中国文化作品的多样性。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译者意识到信息等效传递是一个挑战,即: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平衡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节选书中第四章和第十章作为翻译实践材料,采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运用意译法、选词法、音译加意译,直译加注、四字结构等翻译技巧,力求使译文符合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在翻译过程中,作者不仅传递了表层信息,同时注重了深层文化信息的传达。本翻译实践报告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翻译任务介绍,主要包括任务背景、旅游翻译研究以及任务意义。第二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译中过程及重难点、译后质量控制。在此部分译者对英汉旅游文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围绕译中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三部分从词法、句法以及篇章三个方面探讨了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是翻译实践总结,总结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发现与不足之处。在对《乌镇:中国古镇的“世界闻名”之路》进行翻译与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同时关注了旅游文本的语言特征,根据目的语的句式结构和行文特点做出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审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