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栖类是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其繁殖和生存均离不开水,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近些年,由于生境丧失及破碎化、环境污染等因素,两栖类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两栖类对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两栖类保护尚未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通过总结两栖类相关研究,结合黄河下游农业景观特征,以封丘县为研究区,选取31个池塘湿地作为样点,选取池塘挺水植被盖度、植物完整性指数、池塘面积、水质、池塘边坡坡度、浅水区坡度、人类活动、水文变化和两栖类幼体捕食者九个池塘生境因子,以及景观开发强度指数(LDI)、距最近道路、最近池塘和最近林地距离四个景观尺度因子,进行两栖类生境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结合模糊赋值法,对样点进行两栖类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并通过样点池塘两栖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来验证评价结果。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多数样点池塘面积较大,仅有6.5%的样点面积较小;池塘挺水植被盖度总体较低,不适宜两栖类生存的池塘数量比例为29.03%;而池塘水质和微地形整体上对两栖类生存较为适宜,人类活动干扰和水文变化明显,对两栖类有着不利影响。样点池塘景观开发强度(LDI)得分均>2,这表明研究区已无自然类型湿地,主要为农业类型湿地,对两栖类生存适宜程度一般;有38.7%的池塘距最近池塘距离不超过100m,适宜于两栖类迁移;多数样点池塘距道路较近,共有32.3%的样点距道路不超过100m,不适于两栖类生存。两栖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结果表明,多数样点池塘两栖类生物完整性良好,仅有9.7%的样点较差,两栖类物种数及个体数均较少。样点池塘两栖类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HSI得分为1.956~3.525;HSI与两栖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SI可作为两栖类生物完整性的良好预测;以两栖类生物完整性健康评价标准,通过回归方程确定HSI适宜性评价标准,HSI得分“最适宜”、“次适宜”、“一般”、“不适宜”的评分标准分别为2.954、2.526和2.097,共有61.3%的样点属于“适宜”或“次适宜”级别,“不适宜”级别的池塘仅占16.1%。两栖类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封丘县农业活动强度较大,但整体上池塘湿地状况良好,适宜于两栖类生存,两栖类生物完整性保持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