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性阶段,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愈加健全,精神文明建设日益繁荣。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增长指数稳步提升的时期,是我国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提高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国际上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变革,引发了世界经济对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深刻反思。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突出问题都给当今中国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公安执法角度来看,社会矛盾突出化、治安形势复杂化,警民关系紧张化等等都给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不稳定因素。警民关系的紧张,体现在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受侵犯现象呈几何式增长,人们在探讨公安民警如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的时候,在对警察执法缺陷口诛笔伐的时候,也应该关注一下日益增多的侵犯警察执法权益的现象,应该像维护执法相对人权利一样去维护执法者的合法权益。在法律的天平上,执法者和被执法者的权益是一样重的,针对任何一方的侵权行为都应该获得法律的制裁,社会都应给予同样的关注和谴责。肩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的公安机关在自身的建设上,必须时刻紧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执法体系,提高执法能力,融洽警民关系,努力消除警民矛盾,保障公安行政执法权益。保障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公安民警的切身利益,也是为了提高公安执法效能,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法治中国的需要,更是顺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新任务的需要。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日益发展,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法律至上的良好氛围。随之而来的是,广大公众对执法者的执法行为要求越来越高,整个社会对于权力运行的制约明显加重,社会各方面的执法监督愈加完善,公安行政执法的执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公安机关直接面向基层,执法对象是广大人民,在执法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引起群众不满、投诉、上访等行为,后果严重者甚至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这不仅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执IV法效能和执法公信力,而且影响着党和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整个社会的繁荣安定,影响建设和谐社会大政方针的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作为党和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组织建设强大的公安队伍并开展强有力的公安工作,不仅仅是维护社会基本治安环境稳定的需要,更是建设法治中国、和谐社会的需要。公安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执法权益的保障,没有对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保障,就谈不上公安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思想上提高对公安行政执法权益保障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时代感,将公安民警的切身利益摆在公安保障工作的重要位置,将执法权益的保障作为公安后勤保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才能使公安工作更加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跟上历史发展的脚步。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安行政执法的相关内涵,通过对公安行政执法权益概念上的阐述和理解,结合当前公安机关在执法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明确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重要性,确保公安机关顺利完成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历史使命。本文力求从当前我国公安部门的执法现状出发,结合执法权益受侵犯的实际案例,通过对西方先进执法理念上的比较和对执法模式、执法方式方法上的借鉴,找出我们在现实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以历史的眼光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新形势下应如何规制和保障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总而言之,加强我国公安行政执法权的规制和保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安行政执法权的保障工程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我国公安行政执法权益保障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本文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课题的基础上,从我国执法实践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完善我国公安行政执法权益保障的具体方法,为我国公安行政执法事业步入良性循环提供理论贡献和实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