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趣味判断到趣味区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研究涉及的包括,审美价值和经典设立、主体性和结构性、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及作用、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等问题,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文化讨论中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焦点。布迪厄指出,个人的趣味等级与权力社会所维护的阶级等级之间往往存在着同型的关系。这种同型关系不仅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生活方式之间,更表现为社会身份与趣味差别之间的联系。教育在趣味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正统教育以价值诱导与价值强加的方式,使统治阶级的文化合法化,并以一种公允的面目出现,掩盖了文化资本不平等对应于社会等级秩序这一基本事实。基于这种理论,布迪厄挑战了现代艺术所依凭的哲学经典,康德美学的普遍合法性。在布迪厄眼里,趣味不是经典美学所宣称的普遍的、形式至上的,而是由场域历史建构的。他认为,康德关于纯粹趣味的论述,其实是将属于生活优越的上层有闲阶级的审美情趣普遍化为人类感性体验的共同原则。他批判“卡里斯马意识形态”忽略趣味的后天获致性,将个体对艺术品一见钟情的情感想象为天赋能力。因此,康德美学是将审美性情作为社会区分标志的合法化、学理化的最终根据。布迪厄指出,康德美学从审美经验过渡到艺术经验,再抵达艺术自律的论说不过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场域中生成的艺术机制而已,并非普遍性的、共同的人类真理。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对趣味概念的解读,分为两个小节展开,论述康德趣味判断与布迪厄趣味区隔理论的内涵所指。第二章从布迪厄对康德普遍性的反思入手,分析布迪厄对康德共通感的解构与他文学场概念的提出;以及布迪厄将历史的维度纳入传统意义上的纯粹审美进行考察的方法。第三章深入剖析布迪厄对康德美学形式至上的反思,通过布迪厄对康德天才创造、审美无功利的质疑,阐述布迪厄提出的趣味向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的回归。第四章总结评价布迪厄的反思理论,提出布迪厄文化社会学视角创造性的超越与理论的不足。
其他文献
六朝时代之世族无不重视对子弟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佳子弟,以延续和光大门第。作为当时地位最为显赫的家族门第之一,陈郡谢氏也如此,其家族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代表人物谢安极重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实现湖南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推进湖南农村城镇化进程,应实行城镇化与工业化、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实行与中心城市发展相
人体采用坐姿而下肢活动时,人体骨盆以上部分基本上是保持不动的,人体下肢与骨盆组成了一个耦合的动力学系统。该文把人体下肢简化成11个关节11个铰的多刚体模型。用Kane方法,分别推导了
计算机网络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环境” ,即由信息构成的虚拟环境。人们的误用和滥用导致了所谓“网络生态危机”。这种危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且具有全球性、虚拟性和瞬时性等
<正>90后累了就是累了,不爽就是不爽。你要真诚对待90后,要比90后更真诚。不要去忽悠他们,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忽悠的公司肯定会倒台。也千万不要装逼,装逼的老板肯定干不
超效率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效率测度方法,在测度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方面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企业效率测度领域。我们主要运用超效率DEA模型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分析上市军工企业
谚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英汉谚语的成功翻译不仅涉及到语义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关联翻译理论强调"交际信息"的传达,为解决英汉谚语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最佳理论指导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作为一个在九三学社成都市委机关工作23年的老同志,亲眼见证九三学社的快速发展,沐浴着统一战线的阳光雨露,心中感慨万千。 On the occasion of the 3
给出限定条件,推导同分异构体,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类灵活多变的题目,文章从分子式分析法、性质分析法、碳链定位法和基团分割法四个方面,对限定
英语商标词是英语词汇中的特殊部分 ,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英语商标词的选择和翻译需涉及语言学、翻译学、美学、营销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种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