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触发的分布式应急系统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化作战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信息资源完全分布在应急环境中,如何实时准确的完成各种信号的收集、分析、判断与决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个高度实时、可靠且易于扩展的分布式应急系统平台,满足国防信息化C4I系统建设的需求,为智能化的作战指挥提供良好的支撑。本文讨论了当前分布式实时嵌入式(DRE)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在应急系统领域的应用现状。在构建DRE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触发的分布式应急系统框架;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同面向对象/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相结合,该框架基于实时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实时CORBA中间件。重点阐述了系统框架的设计流程,从层次型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到组件化的模块设计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将时间触发机制和状态触发机制引入应急系统框架,触发流程划分为基于时间的触发过程和基于状态的触发过程,实现了对应两类触发过程的时间触发源和状态触发源,重点介绍了如何实现Linux下精确的硬件定时和高效的数据采集并将其实现为实时CORBA服务。本文还介绍了触发决策和触发管理的具体实现,重点探讨了其中较为创新的实现方法,包括各种设备的扩展管理、可配置的触发动作的统一管理、触发规则库设计和高效的规则匹配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现等。最后,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实时中间件TAO的实时调度服务和实时事件服务来实现应急系统框架的实时保障,并通过实验对应急系统框架实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框架能够满足应急系统的要求。
其他文献
21世纪步入了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精确的进行身份的识别,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对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Web应用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快速开发高质量的Web应用系统,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当今软件开发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现代Web应用系统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而这些长非编码RNA的变异或功能失调会导致一些复杂疾病的发生。目前关于长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的多媒体数据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然而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从中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在多媒体信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用以太网进行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依据IEC 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和IEC 62351(电力系统数据与通信安全)等国际标准确定的变电站自动化发展方向及通信安全需求,分析了目前变电站通信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实时性要求,为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模型和对等通信模型分别提出了安全认证方案。针对客户机/服务器模型,采用了强口令认证算法SPAS,并结合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压缩技术成为解决海量信息存储、传输的关键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磁盘的有效容量和IO的有效宽带,进而加速程序的执行。数据压缩主要分为有损
生物信息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信息处理方法揭示海量生物学数据中蕴涵的生物学意义、探索生命活动的奥秘。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区序列,这些序列中包含许多未知的生物功
计算机网络速度的提高和应用的复杂化,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安全,入侵防御系统就这样应运而生。入侵防御系统作为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主流技术之一,通过多种技术手
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中领路导航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一个GIS地图信息的数据结构,并且基于此GIS地图信息的数据结构,建立了GIS地图的站点和道路的网络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生物信息学成为开启后基因组时代的“金钥匙”,其任务就是读懂人类基因组,这一研究的关键就是了解非编码区的信息结构。因此,分析非编码区信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