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触觉交互的纹理力触觉感知实验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enlijin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不同感知通道的感知规律被不断挖掘应用。利用视触觉交互作用的感知规律,通过改变虚拟交互环境下的视觉信息,在不要求提高硬件设备精度情况下增强纹理再现效果,可达到改善受试者主观感知结果的目的。本文以纹理表面粗糙度在视觉和触觉通道下的感知辨识能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的信号检测理论(SDT)方法,分别进行了单触觉通道、单视觉通道以及视触觉交互模式下人对纹理粗糙度的辨别力测量实验,研究不同感知模式下的纹理客观属性(纹理空间周期、纹理高度、纹理颗颗粒大小)与纹理粗糙度辨识力之间的感知规律,并利用ANOVA方差分析纹理客观属性对主观感知结果的影响显著性,多维尺度方法(MDS)分析客观属性之间的交互作用。结合视触觉交互模式下的感知实验结果,本文以纹理客观属性为输入,信号检测理论中的辨别力指标作为输出,建立粗糙度分辨能力的感知模型,并设计实验验证模型对感知结果预测的有效性。以虚拟地形图为应用实例,搭建视触觉交互系统,根据BP神经网络指导视触觉虚拟地形图的视觉信息调整,设计验证实验与前人研究感知模型进行对比,验证BP神经网络模型对提高粗糙度感知辨别能力的有效性。本文研究结果发现:(1)纹理客观属性参数水平变化相同幅度下,受试者对纹理粗糙度分辨能力随客观属性参数水平的增加而减弱;视触觉交互通道下的分辨能力明显高于单通道作用结果;(2)相较单触觉通道,在视触觉双通道感知模式下纹理客观属性对感知结果的交互作用增强;相较单视觉通道,在视触觉双通道感知模式下纹理高度与纹理颗粒大小对感知结果的交互作用减弱,纹理空间周期与纹理颗粒大小交互作用增强。对比前人所提出的感知模型,本文提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更确切地表达了视觉、触觉纹理客观属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感知结果的影响。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视触觉交互下的纹理视觉信息进行调整,受试者对纹理辨别的正确率更高,感知结果的一致性更强。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师范生就业竞争曰趋激烈,就业心理问题愈显突出。调查发现.目前师范生的就业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不乐观、社会认知复杂、就业观念变化
我国水电行业发展极为迅速,水电站一般建在地势险要的深山峡谷,输电系统经常遭受到雷击的危害,给输送电能带来很大的困难。输电线路故障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故障的迅速解决,有效识别雷击干扰和故障类型是用行波法进行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前提。行波测距法被广泛应用到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但其测距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高。本文主要对输电线路雷击识别的方法,行波检测方法和行波测距算法几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为了解决雷击输电系统发
综合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IPAT分解框架,核算和分析了2000-2008年甘南州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物质需求总量、直接物质输入量和区域内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