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Nas 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又被称为“广东瘤”,是我国南方的常见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转移率高,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失去平衡,凋亡明显受阻,可能与p53、c-myc、bcl-2等凋亡调控基因障碍有关,而且细胞凋亡率高低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凋亡率高者预后相对较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方向之一。众多的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中药都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有模拟导向治疗作用,具有特异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中医药在肿瘤的辅助治疗中亦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BAC<,5>是抗鼻咽癌细胞单克隆抗体,是由肖锡宾等按照杂交瘤技术规程制备而成,分子量为146.8KDa。张汝森等用<99m>Tc标记BAC<,5>,用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制备肿瘤模型,进行体内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RII)。结果表明:<99m>Tc-BAC<,5>在荷瘤裸鼠体内具有导向人鼻咽癌病灶的作用;赵永胜等进行了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和BAC<,5>的偶联,观察了偶联物对BAC<,5>靶细胞CNE<,2>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131>I-BAC<,5>和CT-BAC<,5>联合导向治疗NPC的实验研究,初步证明了这两种BAC<,5>导向药物的联合应用比单用时明显增强。梁治平等采用MTT法比较了 PYM-BAC<,5>和游离PYM、<131>Ⅰ-BAC<,5>和<131>Ⅰ-mI gG、PYM-BAC<,5>和<131>Ⅰ-BAC<,5>两者联合用药对鼻咽癌细胞CNE<,2>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PYM-BAC<,5>对CNE<,2>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相同浓度下PYM-BAC<,5>组与游离PYM组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131>Ⅰ-BAC<,5>对CNE<,2>的抑制作用强于<131>Ⅰ-mI gG,随放射性浓度增加而增加;PYM-BAC<,5>和<131>Ⅰ-BAC<,5>联合用药对CNE<,2>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李艳梅运用FCM、DNA的琼脂糖电泳等方法对上述的抑瘤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PYM-BAC<,5>和<131>Ⅰ-BAC<,5>体外抑制CNE<,2>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中药复方莪莲柴胡汤是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的基础方上加入抗癌中药莪术、半支莲而成,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肿瘤;莪术和半支莲有抑瘤作用。
本实验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研究莪莲柴胡汤以及联合<131>Ⅰ-BAC<,5>对体外培养的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及可能的机制,并探讨荷CNE<,2>瘤裸鼠的适宜BAC<,5>给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