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铋基长余辉材料的诊疗一体化探针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来源 :喀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com_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余辉纳米材料(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PLNP)是一类吸收外界激发能量,并在激发停止后仍然能够持续发光的光致发光材料。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发光PLNP可以有效避免原位激发引起的光散射以及组织自身荧光干扰、组织穿透能力强等优点而被用于生物成像和肿瘤诊疗一体化的研究。目前报道的PLNP绝大部分是Cr3+作为发光中心,然而重金属Cr3+的掺杂在长期追踪治疗方面造成了生物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更友好的无铬NIR发光PLNP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主要研究新型Fe3+为发光中心长波长发射铋(Bi)基PLNP(Bi-PLNP)的制备、功能化、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和活体成像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3+为发光中心长波长发射铋基(Bi2Ga4-xO9:x Fe3+(BGO:x Fe3+)x=0~1.8%)PLNP,并考察了Fe3+的掺杂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搅拌温度及p H值对BGO余辉发光性能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制备PLNP的最佳组成为Bi2Ga3.985O9:1.5%Fe3+,发射波长处于794 nm,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1 h,BGO:x Fe3+PLNP的结晶度高。在室温p H为7的条件下搅拌时,制得材料的余辉发光性能最佳,余辉发光时间可达3 h以上,平均电子陷阱能级深度为0.7e V,并讨论了BGO:Fe3+PLNP的余辉发光机理。所制备的Bi-PLNP具有优异NIR余辉发光性能,在无背景噪音和较深的组织活体成像中发挥重要作用。(2)首先在BGO:1.5%Fe3+PLNP(Bi-PLNP)表面上形成羟基,进一步修饰作为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药物聚多巴胺(PDA)和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药物吲哚菁绿(ICG),构建光学/CT成像-PTT/PDT联合治疗效果的多功能纳米探针PLNP@PDA@ICG(标记为PPI),体外检测PPI的光热/光动力性能来评价复合探针的治疗潜能。另外,细胞和生理毒性测试表明该探针在最高剂量(200μg/m L)下,A549细胞仍有着很好的存活率,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同时,注射PPI探针14 d后的正常Balb/c雄性裸鼠没有明显的组织损失或病理变化。对Bi-PLNP进行的活体成像结果显示该探针在生物组织中具有NIR长余辉成像能力。CT成像性能测试表明该探针具有CT成像能力,在癌症诊断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最后,经过活体肿瘤的PTT/PDT联合治疗研究实现最大治疗收益。因此,该多功能性纳米探针显著提升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效果,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3+,Eu3+共掺杂长波长发射Bi-PLNP(Bi2-xGa3.985O9:1.5%Fe3+,x Eu3+,x=0~2%),并考察了Eu3+共掺杂及煅烧温度对BGO:1.5%Fe3+,PLNP余辉发光性能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Eu3+的掺杂量及煅烧温度提高了BGO:1.5%Fe3+PLNP的余辉发光性能,所制备PLNP的最佳组成为Bi1.99Ga3.985O9:1.5%Fe3+,1%Eu3+,发射波长处于798 nm,Eu3+共掺杂BGO:1.5%Fe3+PLNP后余辉发光时间从3 h延长至8 h以上。此外,可得Eu3+掺杂量范围内平均发光寿命(τav)从13.77 s增大至15.56 s。在BGO:1.5%Fe3+,1%Eu3+PLNP表面上形成羟基,进一步修饰作为PTT药物PDA、PDT药物二氢卟吩e6(Ce6)和化疗药物阿霉素(DOX),构建光学/CT成像-PTT/PDT与化疗协同治疗效果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探针PLNP@PDA@Ce6@DOX(标记为PPCD),体外检测PPCD的光热/光动力性能来评价复合探针的治疗潜能,以及体外释放DOX模拟实验结果表明,PPCD可实现药物DOX的载药及释放功能。
其他文献
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其耗水量高,但水分利用率仅为30%-40%。研究发现通过部分根区干燥(Partial Root-zone Drying,PRD)和增施氮肥可以缓解水分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研究氮素处理与PRD协同处理调控水稻水分利用的分子机制,本文以水稻品种美香占2号为实验材料,在不同水分条件和氮素形态协同处理下测定植株生理生化变化,确定适宜氮素配比。在此配比条件下,首次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
学位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有关新疆一枝蒿植物的化学成分(有机酸类、氨基酸类、挥发油、黄酮类、倍半萜类、生物碱类、多糖类、多肽类)、药用价值(抗过敏性鼻炎作用、抗病毒作用、抗流感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保肝作用、抗肿瘤作用、治疗荨麻疹、蛇虫叮咬、感冒发烧)、有效活性成分,和一枝蒿酮酸衍生物及其抗流感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对一枝蒿酮酸进行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筛选。在
学位
教育惩戒是学校或教师为实现规范学生行为、维持教学秩序等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学校制度而对违纪违规学生所采取的学业性、纪律性惩戒的活动安排。教育惩戒是班级管理中常用的方式,对有效纠正学生失范行为,维护教学纪律与教学秩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一旦使用不当则会出现对学生过度体罚的现象,损害学生权益。目前教育惩戒现状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惩戒,发挥教育惩戒作用成为班级管理重要话题。围绕这一问题意识,研究将综
学位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具有优秀光学性能的材料,它能够吸收外界的紫外、可见光等光辐照的能量并存储起来,当停止照射一段时间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将存储的能量以发光的形式缓慢释放出来。离子掺杂型长余辉发光发光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光致发光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发光性能稳定、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而且可以通过掺杂或共掺杂不同中心离子来实现发光波长的调控,以此来制备不同基质和掺杂离子且发光性能各异的长余辉材料,这也是制备
学位
目前,已知的天然产物(Natural Products,NPs)活性成分大多数具有良好的药用活性,如抗癌、抗炎、抗衰老、抗氧化等特性,在医药领域中极具研究价值。药用植物中NPs组分复杂且含量稀少,需满足分离度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等多种条件来实现活性成分的富集、定性及定量分析,故开发色谱新技术在复杂基质中NPs的分离分析极具研究意义。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作为一种新颖的萃取技术结合灵敏度高的高效液相色
学位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催化剂所用膦配体的合成方法研究以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和噻虫胺生产工艺研究。第一部分为2,2′-二(二苯基膦亚甲基)-1,1′-联苯(简称BISBI)和(9S,10S)-N~1,N~1,N~4,N~4-四(二苯基膦基)-9,10-二氢-9,10-[1′,2′]苯并蒽-1,4-二胺(简称PNP配体)的改进合成方法研究。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是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
学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古诗词教学,使古诗词教学最大化地发挥出育人价值是目前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论文旨在探寻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策略,推动小学古诗词教学改革。本研究以《
学位
为实现化肥减量、保障作物产量,开展稻麦轮作肥效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肥对稻麦氮磷钾元素吸收量、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设2个减少化肥处理,分别为减肥10%和减肥20%;3个微生物肥添加量处理,微生物肥添加量分别为1 200、1 500、1 800 kg·hm-2,以及空白处理和常规施肥对照,共计8个处理。结果表明,化肥减量10%同时配施微生物肥1 500 kg·hm-2可以显著提高稻麦氮磷
期刊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直与人类相伴而生,如天花、麻疹、霍乱、疟疾等,并都曾严重威胁过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经济财产安全,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严重的影响,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负面问题。2019年新冠肺炎突袭而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在严防严控时期还是在逐步放开的疫情防控新阶段,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遵循,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
学位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着眼于研究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化学产品,研究了农业中使用的磺酰脲除草剂中间体2-氨基-4-甲基-6-甲氧基-1,3,5-三嗪(以下简称均三嗪)的合成工艺,以及研究了医药中使用的抗生素磷霉素钠的合成方法。第一部分为均三嗪的改进合成工艺研究,均三嗪是一种除草剂中间体,目前广泛应用于磺酰脲类除草剂(SUHs)的合成。SUHs是由杜邦化学工业公司于八十年代初发现的,可以防除大多数阔叶杂草和某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