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患者对联合应用诱导化疗和放疗同期口服卡莫氟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疗效和毒副作用。材料与方法 我科收治66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诱导化疗随后放疗组简称为对照组,诱导化疗随后放疗同期卡莫氟治疗组简称为治疗组。两组患者数均为33例。进行根治性放疗前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诱导化疗,化疗方案为:IF01.2/m2,d1-3;5—FU 500mg/m2,d1-5;DDP 80mg.m2d1或DDP 20mg/m2d1-5。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3周开始第二疗程化疗,放疗于第二疗程诱导化疗结束后1-2周开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70Gy/35次/7周,残留病灶追量10 Gy左右;颈部淋巴结根治量为60-70Gy/30-35次/6-7周,残留淋巴结用9MeV电子线追量10 Cy左右,颈预防量为50-56Gy/25-28次/5-5.5周。治疗组在放疗期间同时口服卡莫氟,从放疗开始口服至放疗结束停止,200mg/次,每日3次。结果 诱导化疗有效率高,平均有效率高达87%,其中平均CR率为8.7%、PR率为78.4%。对照组鼻咽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全消平均剂量均高于治疗组,统计学有差异。对照组鼻咽、颈部转移淋巴结平均根治剂量均高于治疗组,统计学有差异。放疗后3月复查治疗组鼻咽、颈部转移淋巴结CR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6,P=0.042)。随访期内治疗组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统计学无差异。临床治疗中出现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口腔粘膜炎、急性放射性皮炎及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组白细胞下降主要为Ⅰ-Ⅱ级,发生率66.7%,Ⅲ-Ⅳ级18.2%;对照组白细胞下降率51.5%,均为Ⅰ-Ⅱ级,治疗组白细胞Ⅲ-Ⅳ级下降18.2%高于对照组0(p=0.010)。消化道毒性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炎、恶心,治疗组口腔粘膜炎Ⅲ-Ⅳ级发生率63.6%高于对照30.3%(p=0.007)。治疗组恶心发生率87.9%高于对照组39.4%(p一0.0001)。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组急性放射性n级以上皮肤损伤发生率363%高于对照组巧.2% (P=0.049)。由卡莫氟引起的其他毒性反应主要为热感、尿频、头昏,其发生率分别为36.4%、45.5%、9.1%。结论放疗同期口服卡莫氟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降低了鼻咽和颈部肿瘤全消和根治剂量,提高鼻咽原发灶和颈淋巴结CR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有下降趋势。毒副作用尽管加卡莫氟的患者加重,但可以耐受,经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能按计划完成治疗。在鼻咽癌同步化放疗方案中卡莫氟的推荐剂量为600m留d,分3次口服。放疗同期口服卡莫氟治疗的远期疗效有待于在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