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对Cry1Ac活化毒素抗性遗传及交互抗性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我国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因对化学农药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九十年代初曾在我国北方棉区大爆发。1996年转Bt基因棉开始商品化种植以来,因其农艺性状优良,抗虫效果好,并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而被大面积推广。因转Bt基因棉长期表达毒蛋白,且目前种植的转Bt基因棉多为单价转基因棉(只表达Cry1Ac毒素),棉铃虫在这种长期单一的选择压力下很容易对Bt毒素产生抗性。本文根据室内筛选获得的棉铃虫对Cry1Ac高抗品系,研究了棉铃虫对Cry1Ac的抗性遗传方式及Bt毒素间的交互抗性,并采用区分剂量法对我国华北棉区棉铃虫对Cry1Ac的抗性个体频率进行了检测,希望能够为我国Bt棉抗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将2001年采自河北省高阳县Bt棉上的棉铃虫种群分为两个亚种群:一个亚种群在未接触任何药剂或Bt毒素的条件下饲养28代,成为本研究的对照敏感品系(GY);另一亚种群用Cry1Ac活化毒素连续筛选28代,获得对Cry1Ac具有564倍抗性的高抗品系(GYBT28)。将GYBT28抗性品系和GY敏感品系进行正反交和回交,并分别测定了两个亲本、杂交F1代和回交后代对Cry1Ac的毒力回归线。GY品系的LC50为0.1μg/cm2,GYBT28品系的LC50为56.4μg/cm2,正交F1代(GYBT28♀×GY♂)的LC50为0.51μg/cm2,反交F1’代(GY♀×GYBT28♂)的LC50为0.41μg/cm2。正反交后代的LC50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抗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Stone的公式计算,正交F1代的显性度D=-0.49,反交F1’代的显性度D’=-0.55,表明抗性为不完全隐性;回交后代的毒力反应曲线在死亡率50%处有一明显平坡,经过适合度检验的结果也与单基因假设相符合,该结果表明GYBT28抗性品系对Cry1Ac的抗性为单基因或一个主效基因所控制。 为了明确棉铃虫对Cry1Ac产生高水平抗性后对其它Bt毒素的交互抗性谱,分别测定了GYBT28品系和GY品系对Cry1Aa、Cry1Ab、Cry2Aa、Bt制剂的LC50。GYBT28抗性品系与GY对照品系相比,对Cry1Aa、Cry1Ab、Cry1Ac、Cry2Aa、Bt制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3、>46、564、1.4、5倍。该结果表明,用Cry1Ac活化毒素筛选的棉铃虫对未用于筛选的Cry1Aa、Cry1Ab毒素有明显的交互抗性,对Bt制剂具有低水平的交互抗性,对Cry2Aa无交互抗性。 采用区分剂量法对2003年我国河北省高阳和邯郸地区田间棉铃虫对Cry1Ac的棉铃虫对C甲IA。活化毒素抗性遗传及交互抗性的研究杭性个体频率进行了检测。高阳、邯郸地区棉铃虫对CrylAc的抗性个体频率分别为0.7%O和4%o.该结果表明,尽管Bt棉在这两个地区均有5年以上的种植历史,棉铃虫对Cry1A。的抗性个体频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两个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我国,迫切需要展开棉铃虫对Cry1Ac杭性的系统监测工作。
其他文献
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研究水稻与稻瘟病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中,miRNA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各个过程,但关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介绍了深处理后的中水在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工艺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出了中水将是未来火电厂循环水的一个主要来源。  关键词:中水 深处理 循环水  水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没有水生命就不存在。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和世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越来越被广大民众关注。我国属于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淡水
本文对武陵山区赤螨科Erythraeidae进行了分类研究。文中综述了中国以及武陵山区该科的分类研究、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了赤螨科的分类特征。  赤螨科现阶段全球已知59属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