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色词的使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语言表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随着词汇的发展,颜色词除自身色彩义之外,也衍生出许多其他的含义。因此,本研究立足于颜色词的多义性,利用『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BCCWJ)和『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颜色词多义性的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颜色词语义扩展的差异。日汉颜色词的差异可以反映日汉语言文化、交流过程的变迁。通过本研究,从而为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把握颜色词的变化和二语习得提供启发。全文共分六章,具体内容如下:一,引言部分。说明本研究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二,在概述前人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大体把握日汉颜色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并对颜色词的日汉对比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梳理。进而,说明先行研究的不足点及本文的立足点。三,基于先行研究,对日汉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对象进行探讨,利用语料库筛选出多义词的数量位于前三位的黑、白、红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四,对黑、白、红三种颜色词词汇层次的语义扩展机制进行探讨。具体结果如下:在词汇层次日汉三种颜色词主要由两种语义扩展方式--基于相关性的转喻和基于相似性的隐喻变化而来。并且都经过色彩域向外在社会域,内在心理域映射。当然,在这一语义扩展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差异。(1)与日语相比,汉语“黑”的目标域涉及到更广的范围。(2)日语中“白”的扩展义倾向于积极表达,而汉语中“白”的扩展义更倾向于消极表达。(3)与日语相比,汉语中“红”的扩展义更为广泛,且多与革命、政治思想相关。五,对黑、白、红三种颜色词的搭配层次的语义扩展机制进行探讨。在搭配层次,三种颜色词的语义扩张机制更为丰富。不仅涉及到隐喻和转喻。更增加了提喻和共感觉比喻两种新的语义扩展机制。并且,语义扩展的过程更为复杂,多数搭配经过两次扩展过程变化而来。具体差异如下:(1)日语中“黑”的搭配的扩展义多与职场、政治的不良行为相关,而汉语中则更倾向于内心情绪的低落。(2)日语中“白”的搭配的扩展义多属于正义、积极相关,而汉语中则更倾向于反动、白事的表达。(3)在“红”的搭配的扩展义中,出现了新的语义扩展机制--共感觉比喻。如「赤い声」。汉语中“红”的搭配的扩展义多与革命,历史相关,更加积极向上。六,本文的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点明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