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研究——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保障性住房与绿色建筑成为我国住宅产业中的两大热点。绿色建筑理论使保障性住房更加完善,同时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也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两者关系相辅相成。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恶化与能源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加重,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保障性住房势必会成为未来保障房发展的大趋势。目前绿色保障性住房在江苏、上海、深圳等地已开始出现。  考虑到河北平原地区夏热冬冷的气候,高建筑能耗,保障性住房建设量大等实际情况,本文选取河北平原地区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代表的绿色保障性住房为研究对象,对河北平原地区保障性住房现状及国内南北方既有绿色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了大量实态调研及学术、网络等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河北地区既有保障房现状及设计特点,比较南北方绿色保障房所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差异,归纳适宜河北平原地区的技术体系特点,从保障房选址、规划、建筑设计、室内环境等多方面探索适宜我国河北平原地区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论文主要创新点:  1.由于我国绿色保障性住房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将绿色建筑应用于保障性住房的理论研究很少,故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就在于选题能够针对当下国情,具有一定的学术前沿性,力图探索一种适合河北平原地区的绿色保障房设计方法与策略。  2.针对绿色保障性住房,在成本控制与绿色建筑效能之间寻找平衡点,在此基础上研究适宜的设计方法与技术措施,也是本次研究的关键与创新点之一。  3.研究将绿色建筑理论及实践与地域性相结合,发掘适宜河北平原地区地域性特点的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城乡统筹是期望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之间通过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城乡统筹是解决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负面影响,解决
休闲农业园区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而逐渐兴起的,是一种高度复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以自然环境和生态农业为依托,开展多样化的体验性活动,因此得到众多都
早在2000年,西安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居家+社区”养老是更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养老模式,社区则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实现的公共单元,是承担能够适应老
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传统村落,有着较封闭与自给自足的特点。当下乡村社会中的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都已今非昔比,传统村落也在发生改变,时至今日,在其周边或多或少都建立起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地区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生动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近些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业化建筑材料,现代化生活设施,机械化
文化中心是基于多元功能空间所形成的复杂共享公共场所,其开放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多元性等特征是城市发展文脉的阐释。本设计以建始县文化中心设计项目为研究对象,透过城市发
在80年代以来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与更新进程中,城市固有的物质形态与结构极大地遭到改变,特别是城市特色的人为破坏与形象趋同已经再也不能使城市成为人们记忆中那熟悉的家园和故
近年来细颗粒物PM2.5引起的空气质量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垂直绿化有较好的细颗粒物沉降效果,有望成为改善空气质量以对抗细颗粒物污染的
从最早的城市出现至今,每个城市的空间结构都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总结其中规律,可以将其归纳为若干种演变类型。而从农业经济时代开始,码头、仓库等最初意义上的物流节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夏热冬冷地区的室内热环境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该地区的室内热环境比较恶劣,而且该地区的大多数建筑普遍没有采暖和降温措施,只是通过冬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