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有关清官的话题一直都存在着不少争论与研究。起初对于清官的争议多体现于清官的评价上,或褒、或贬、或从中立的立场,对清官进行评价。随着有关清官讨论的继续,对于清官问题的研究也产生了一些学术成果。本文以正史中的循吏传、良吏传等列传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清官故事为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清官司法实践,考察清官在司法中的表现、清官司法的特点,进而研究中国古代清官司法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清官的司法活动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力,清官这一群体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但是他们却深受百姓爱戴。他们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稳定的中坚力量,能很好的斡旋于统治与被统治阶级之间。本文在探究“清官”一词演变的基础上,对所要研究的清官作出界定:即宋朝以后出现的,民间传统语境下廉洁公正的一批封建官员。考察了清官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清官的特点。继而从案件的受理、审理和判决三个司法程序对清官司法的表现进行探讨。接着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将清官司法的特点归纳为:法与情的融合、胆识和智慧的兼备以及仁爱与宽宥的践行。最后,对清官司法作出评价。明确了清官的阶级本质,肯定他们在司法实践中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做出的贡献,指出他们能适当地考虑百姓利益,满足了百姓的期待。根据对案件材料的研究可以发现,清官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以及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并非全知全能之人。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清官”这一封建统治群体的司法实践活动对当代纠纷解决、社会管理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