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清官司法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H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有关清官的话题一直都存在着不少争论与研究。起初对于清官的争议多体现于清官的评价上,或褒、或贬、或从中立的立场,对清官进行评价。随着有关清官讨论的继续,对于清官问题的研究也产生了一些学术成果。本文以正史中的循吏传、良吏传等列传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清官故事为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清官司法实践,考察清官在司法中的表现、清官司法的特点,进而研究中国古代清官司法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清官的司法活动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力,清官这一群体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但是他们却深受百姓爱戴。他们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稳定的中坚力量,能很好的斡旋于统治与被统治阶级之间。本文在探究“清官”一词演变的基础上,对所要研究的清官作出界定:即宋朝以后出现的,民间传统语境下廉洁公正的一批封建官员。考察了清官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清官的特点。继而从案件的受理、审理和判决三个司法程序对清官司法的表现进行探讨。接着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将清官司法的特点归纳为:法与情的融合、胆识和智慧的兼备以及仁爱与宽宥的践行。最后,对清官司法作出评价。明确了清官的阶级本质,肯定他们在司法实践中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做出的贡献,指出他们能适当地考虑百姓利益,满足了百姓的期待。根据对案件材料的研究可以发现,清官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以及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并非全知全能之人。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清官”这一封建统治群体的司法实践活动对当代纠纷解决、社会管理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启示。
其他文献
政治发展作为政治学中一门独立、系统的研究课题出现是比较晚近的事情,大约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域出发得出不同的政治发展含义。本文着重研究的是
沈家本出生于1840年,正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代,中国的封建主义己经走向了衰落,他出生于封建高级官吏家庭,从小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人道主义思想有着深刻
行政案卷排他制度,是指行政行为的作出应当以行政案卷为基础,对于案卷之外的证据、材料,应当依法予以排除的程序性制度,行政案卷排他制度的价值在于使行政权的行使更加规范有
赦免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历史悠久,是古往今来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唐代,作为古代中国封建政治发展的顶峰,其赦免制度亦是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在当今社会热议“
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大量生产——大量废弃——大量污染”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浪费、生态恶化,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1992年世界各国就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