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SSR和cpSSR标记的台湾杉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a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杉(Taiwaniacryptomerioides)又名秃杉,杉科(Taxodiaceae)台湾杉属(TaiwaniaHayata),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本文以野生台湾杉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基因组分子标记nSSR和质基因组分子标记cpSSR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种群生态学和现代遗传学的原理及方法,在居群水平上探讨台湾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基因流和居群进化历史等,充分了解台湾杉的保护现状,阐明台湾杉濒危的遗传学机制和原因,为该物种在迁地和就地保护中的遗传管理和居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n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台湾杉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从87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共检测到66个等位基因,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的平均值分别为0.3696和0.2313,表明台湾杉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MOVA分析表明,6个台湾杉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66.08%)。UPGMA聚类和Mantel检测结果表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5391,P=0.03)。根据台湾杉的遗传变异规律,提出了保护台湾杉的有效措施。  (2)采用cp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台湾杉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从65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共检测到46个等位基因,22个单倍型。研究结果显示,台湾杉6个居群均有自己独特的单倍型,共享单倍型较少。种群内这种独特的遗传组成可能与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关。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杉在物种水平(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501,Shannnons信息指数I=0.2596)和居群水平上(PPB=23.91%,H=0.0622,I=0.0988)均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表明,6个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97.68%)。UPGMA聚类和Mantel检测结果表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372,P=0.25)。
其他文献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地球之肺”,是大自然的“调度师”。森林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推动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在城市森林发展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
观赏花烟草(Nicotiana sanderae)是茄科烟草属福吉特氏烟草(Nicotiana forgetiana)和花烟草(.Nicotiana alata)的杂交种,花色艳丽且具有香味,十分适合进行花色花香基因功能的
树高-年龄模型及树高-胸径模型是评价森林立地质量的核心和关键。现有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没有全面的考虑立地类型和林分类型对立地质量评价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立的立地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