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新闻的传播伦理失范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nh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算法新闻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传播业相结合的产物,它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可精确匹配内容与用户兴趣,实现个性化推荐,在满足用户个人需求和获取信息便利的同时,因种种原因导致现阶段算法新闻的传播伦理失范问题日益凸显。在众多算法平台中“今日头条”APP是最早将算法技术应用到新闻领域,而且用户基数最大,活跃度最高。通过案例分析算法技术在今日头条平台的应用,挖掘目前算法新闻存在的传播伦理失范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对策,为处在初智媒时代的算法新闻提供有效的伦理规范路径。除绪论外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算法新闻的概念和今日头条APP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通过阐述算法新闻的发展过程,发现学术界对算法新闻的理解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深入,如今算法新闻是可以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算法推荐服务系统。第二章通过个案分析法,从三个角度研究了算法技术在今日头条聚合类算法平台的应用,一是算法新闻的运作流程;二是算法新闻的把关主体;三是算法新闻的内容局限。从中发现算法新闻在生产和传播中会出现一定的伦理失范现象。第三章为本文的重点,通过前文研究算法新闻在聚合类算法平台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究和总结出算法新闻造成的传播伦理失范问题。研究发现当前算法新闻造成的传播伦理失范问题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隐私泄露;内容娱乐化;算法偏见;信息茧房加固和多元观点瓦解。本章还通过深度访谈采访两名今日头条相关运营者,获得了一手资料,从中得出算法新闻伦理失范问题背后的原因。第四章分别从技术层面、专业层面和法律监管层面对算法新闻造成的传播伦理失范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技术层面可从伦理规范纳入算法模型、构建算法透明机制和拓展算法多样性进行实践。专业层面可从新闻专业主义、人文主义关怀和个人媒介素养进行提高。法律监管层面可从法律法规制定、算法平台监管和信息内容质量进行保障。综上,本文通过分析算法新闻在平台的应用,研究发现存在的伦理失范问题并提出对策,从而促进算法新闻朝着持久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运用粤港澳湾区2001—2018年的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市场一体化对粤港澳湾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粤港澳湾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与FDI负相关,市场一体化指数越高,FDI反而减少;同时,滞后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与FD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不同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外商投资有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积极制定引导政策,大力推进高素质人才建
本文是以马克·海曼所著《食物修复》一书的第4节与第15节为文本主要分析对象写成的翻译实践报告。这部作品概述了海曼博士对于食物问题的思考。他认为解决食物问题对于人口,环境,气候,经济以及人类生存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为调整功能失调的食物系统,海曼博士从个人,政府,企业等方面给出了倡议。交际翻译是翻译学者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理论之一,其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飞速提高,科学和经济进步带来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一个例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至关重要。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的原文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真锅淑郎和安东尼《全球变暖背后的秘密:数值模型下的气候变化》一书的第一至二章,介绍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含义及形成过程,以及先
伍绮诗是美籍华裔作家,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杂志。伍绮诗的横空出世,填补了华裔作家在欧美主流文学界的空白。而《无声告白》2014年一经出版,亚马逊、纽约时报、卫报等新闻媒体便纷纷报道,好评如云。但是由于出版时间不长,所以这本书目前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国内外学者多是集中于家庭教育、后殖民主义以及叙事策略的探讨,鲜有人从主体建构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拉康
19世纪著名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知识渊博、涉略颇广的他笔下的作品展露出丰韵的生命哲理内涵。无独有偶,在20世纪的中国也存在这样一位体现生命哲理的作家——史铁生。身负残疾的博尔赫斯与史铁生的作品在面对人生困境、死亡态度、宗教选择上表达和传递出相似的生死观及宗教情怀,给予整个人类以精神启迪。通过文本细读、语境理论、文献分析,本文拟通过博尔赫斯与史铁生作品中体现的人生观、死亡观、宗教情怀展开对比研究,
明代的通俗日用类书作为民间工具书的一种,保留了大量明代社会生活真实背景资料。通过对这一类通俗日用类书的研究,可以补充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所涉及的民间风俗和社会背景资料,也可通过类书保留的文献内容来一定程度上了解当时民众对于文学的喜好、还有一些民间文学的状况。近几年虽然已经有许多学者对通俗日用类书进行研究,但是以实用写作为切入点的研究相对少见。而《折梅笺》正是专门收录书面活套的类书,兼具文人创作和民
狂欢化诗学是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以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为基础,从民间诙谐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提炼和升华的理论结晶。“狂欢化”概念由“狂欢节”和“狂欢式”发展而来,“狂欢化”是“狂欢节”和“狂欢式”在文学中的深刻体现。这一诗学集中展示了民间诙谐文化的独特表现与深刻内涵,通过不拘形迹的广场语言、物质—肉体下部形象和广场节庆等民间形式与形象,传达了对自由平等的乌托邦的复归以及对统一的、未完
组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有着文体学与文学思想内容、创作风格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而咏史组诗是诗人诗才与史才的共同体现,也是组诗发展进步的结果,从东汉班固《咏史诗》以来创作者代不乏人,而现代学者对于咏史诗的研究也比较繁荣,咏史组诗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对于清代诗歌研究有所升温,但是清初咏史组诗的研究却不甚多。清代传世文献众多,从清初诗人别集以及清代诗歌选本中所录的清初咏史组诗入手,可以窥见并探讨清
“程度副词+N”结构以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特点在口语表达中颇为流行,留学生在交流时不免会受到影响。本文将概念隐喻理论与“程度副词+N”结构结合起来,探究二者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将“程度副词+N”结构纳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论文共分为五章,绪论介绍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语料来源和研究综述。第一章是概念隐喻理论和“程度副词+N”结构概述。介绍概念隐喻的定义、工作机制、分类,程度副词、名词的分类、
城市化是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社会转变的必经之路,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走向的宏图大计。多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家进一步放宽了人口控制政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一方面,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跨越式发展和现代性进步,使城市化进程从初步发展走向深度成熟,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发展实情与制度政策无法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