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的爱情——社会学视角下农村青年务工女性择偶困境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和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庞大的流动群体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第三产业对农民工,特别是对心细手巧的年轻女性打工者的需求大大增加,农村女性就业日趋社会化,大量年轻女性涌入城市,开始了现代化的生活历程。她们在城市感染着现代气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她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有了新的认识。大部分处于婚恋年龄阶段的农村外出务工女性,除了要面临经济生活的压力外,打工者的身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安定感和边缘感,也影响了他们的婚恋安排。而对流动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研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重要课题,解决人口流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打工妹群体的感情生活、婚姻家庭情况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生存状况,而且也会影响家庭问题、代际问题,更会进一步影响到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对打工妹的婚恋状态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纪录了十三位外出打工的未婚女性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期待,分析她们在择偶问题上遇到的困惑。择偶作为个体选择婚配对象的重大事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打工妹由于长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她们的婚恋观也必然会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了明显的现代性。   本文发现这种现代性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在择偶过程中更加重视双方感情和性格的投合程度,重视对方的能力、品德、个性等个人条件,而对传统择偶标准所看重的政治条件、家庭背景等逐渐轻视。在城市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下,她们身上的农村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逐渐淡化,而城市的现代观念和行为习惯逐渐增强,确立了“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她们认为择偶是私人领域的事情,而不是维护家庭团结和稳定的手段,因此择偶标准表现出以个体的喜好而非家庭的稳定为取向的现代性特征。二、比较看重对方的经济能力和户口。打工妹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经历了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演变,她们的传统价值观念淡化,不再习惯农村的生活,与此同时,她们对城市的认同度很高,有着融入城市的强烈意愿。但是来自社会制度和社会网络等方面的排斥,导致她们难以融入城市,于是婚姻便成为了她们实现“城市人”愿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访谈材料进行整理,本文发现这些年轻女孩们的恋爱和婚姻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碰撞,她们被代表着现代性的自由恋爱模式深深吸引,希望能够在恋爱和婚姻的问题上获得自主权,实现择偶由“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的顺利转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她们既不属于城市又不属于农村的“双重边缘人”身份,使得她们在爱情方面遇到的问题非常复杂,她们陷入了既不能够完全融入城市,又无法退回去寻求农村庇护的尴尬处境,不得不处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断裂之中。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对此的解释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社会断裂”,即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一些障碍,阻碍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特别是下层向上层的流动。在“断裂的社会”里,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女性受到了来自制度、观念、社会网络等方面的排斥,“被甩出了社会结构之外”,很难成功实现由“农村人”到“城市人”的身份转变。而现在的择偶市场普遍遵循交换规则,因此她们很难用自己的传统社会身份去交换到理想的现代社会身份。同时,由于城乡之间出现了观念断裂,农村社会仍然遵循传统的择偶观念,她们的父母希望她们找一个“知根知底”的人作为婚配对象,并且注重通过“介绍”的程序获得正式许可,这也成为打工妹择偶困惑的又一原因。  
其他文献
刚刚结束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会议。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入落实党的十七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的支撑,而知识贫困是导致当今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所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中国农村知识化就不可能有中国完整的
“除非被逼迫到生活的悬崖,否则他们极少想去直接推翻或者改变统治体系,他们要在这个体系中活下去,活过今天,这个星期,这个季节。”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斯科特眼中的马来西亚农
交换意味着给予和索取,学术中将其抽象为奖励与惩罚两个维度。Molm(1988)以交换理论学者爱默森的“社会圈”结构为基础构建模型,对交换中的奖励权与惩罚权的使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但
介绍采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对离子膜碱中三氧化二铁进行的测定,并就吸收曲线、邻菲啰啉铁络合物的稳定性、显色剂浓度对照试验、邻菲啰啉与铁的摩尔比、溶液酸度对络合物的
生活方式是关于“人怎么生活”的问题,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涉及到人们消费、观念、态度等各方面的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和探讨农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极大的学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庄子是一位思想深睿的思想家。庄子思想是在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下产生的,它是战国诸子“思以其学易天下”社会思潮的一部分。它所表现出来的思
社会秩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社会控制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规范的实施机制。社会控制通过外在的约束和制约,将社会冲突限制在社会秩序所允许的范围内